话说世界之十五   光耀美洲的印第安文明(上册)   林之满   萧枫主编辽海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话说世界/林之满萧枫主编。—沈阳:辽海出版社,2008.2   ISBN 978-7-5451-0068-6   版权提供: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Ⅰ。话…Ⅱ。①林… ②萧…Ⅲ。①世界史—普及读物②世界史:文化史—普及读物Ⅳ。K10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07031号辽海出版社   (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邮政编码110001)北京海德伟业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毫米1/32印张:425字数:6000千字2008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责任编辑:徐桂秋   定价:280000元(全100册)   《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   主编:林之满萧枫   副主编:魏茂峰李亚辉竭宝峰   编委会:(排名不分先后)   何莎刘连旺常志强刘俊王蓓   刘海生王艳芳周艳云李丽丽刘洋   陈时雨吴良克刘一石刘永宋春正   崔文君邵军石怡贺小刚樊景良   赵明明于洋姚志严鹏王军   陈凤李忠陈莹付中天杨坦然   单而辉孙德民于武赵明童恩中   杨迪穆郝纯胡凯邓俊华夏正言   鲁正华罗致平王洪源于斌曹成章   黄铸白红艳钟涛韩磊罗晓宇编写说明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10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10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   《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上、下册);   第2卷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下册);   第3卷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上、下册);   第4卷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第5卷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   第6卷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上、下册);   第7卷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上、下册);   第8卷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上、下册); 第9卷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上、下册);   第10卷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上、下册);   第11卷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上、下册);   第12卷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上、下册);   第13卷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上、下册); 第14卷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上、下册);   第15卷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下册); 第16卷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上、下册);   第17卷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上、下册);   第18卷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上、下册);   第19卷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上、下册);   第20卷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上、下册);   第21卷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上、下册);   第22卷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下册);   第23卷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上、下册);   第24卷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上、下册);   第25卷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上、下册);   第26卷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上、下册);   第27卷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下册);   第28卷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上、下册);   第29卷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上、下册);   第30卷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上、下册);   第31卷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上、下册);   第32卷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上、下册);   第33卷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上、下册);   第34卷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下册);   第35卷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上、下册);   第36卷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上、下册);   第37卷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38卷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上、下册);   第39卷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上、下册);   第40卷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上、下册);   第41卷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下册);   第42卷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上、下册);   第43卷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上、下册);   第44卷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上、下册);   第45卷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上、下册);   第46卷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上、下册);   第47卷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上、下册);   第48卷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上、下册);   第49卷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下册);   第50卷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上、下册)。   《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   《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   2008年2月目录   目录   印第安文明的发祥   神奇富饶的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谁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建筑//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艺术//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手工艺//   中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印第安文明的发祥神奇富饶的美洲大陆   在辽阔的太平洋和大西洋间,坐落着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便是位于西半球、横跨南北两个半球的神奇、秀美的美洲大陆。美洲大陆,北起北极圈内,南至合恩角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面积4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和欧洲面积的总和),它环绕的海岸线弯曲、绵长,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理藏着大量的海洋资源。   神奇富饶的美丽大陆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使得美洲大陆南北季节相对,气候相反;地形的高低悬殊,又造成气候的复杂多样。极地的地方同热带地区相比,气温有近百度的差异,干旱的沙漠同大河流域的降雨量,相差竟有100多倍。大陆流淌着被称为“河流之父”的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和被称作“河流之海”的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它们分别经久不息地分别奔流在北、南两块美洲的大地上;此外,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纳尔逊河、阿肯色河、科罗拉多河、拉普拉塔河、普鲁斯河、马代腊河、圣弗兰西斯科河、奥里诺科河、托坎廷斯河、加巴拉圭河,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河,以汹涌澎湃之势,分别奔腾流泻进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北美洲活跃着140多座活火山,在这些火山区,还同时伴有1602处温泉;图彭加托火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同时层叠在广阔的南美洲上;有“北美地中海”之称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安赫尔瀑布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地震和飓风也常常光顾这片南北相连的大陆。绿色屏障下的世界——蒂卡尔古城俯瞰。   巨大的森林覆盖着北美洲西北部(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和中美洲、南美洲大片的沃野。亚马孙河流域,至今还常青着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中、南美洲的森林资源,约占全世界的森林资源的三分之一。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北美洲的最北方在北极地区,气候寒冷。而向南,穿越过大森林地带,则是广袤的大草原;西印度洋群岛(山峦起伏,提纳山高峰海拔3140米)是北美大西洋海岸向南美洲海岸延伸形成的一群弧形孤岛,它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隔成两片。西印度群岛属热带气候,潮湿炎热。中美洲的北部,是东、西马德雷山脉,山脉之间,是广阔荒漠的北墨西哥高原;它的南面,是活跃的火山地带,形成了宽阔的谷地和重叠的山峦;再向南,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沿岸,地势才渐低洼下来;山谷间气候温暖,适于农耕。墨西哥北部是沙漠,南部是热带森林,沿岸一带是大片的沼泽。安第斯山区缺少河流,雨水稀少,属沙漠地带。而西坡和高原,有丰富的溪水穿过,是原始农业的摇篮。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平原和草原,泛滥的河水形成众多的湖泊或河汊。在南美洲的东部,出现了平坦的大草原,有繁多的植物种类,还夹杂着灌木林和茂密的阔叶林。   由于气候多样,河流众多,使得美洲大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盛产粮食的地方之一。主要有北美洲的小麦,赤道地带大量的热带作物,南美洲的草原、高原和高山地区丰富的谷物(玉米、豆类、花生、参茨、番茄、番瓜、南瓜、马铃薯,坚壳的可可和奎宁,还有菠萝、鳄梨、枫糖、草莓、吐根、加拉、沙示等,极为丰富)。   广阔的大陆,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和金属矿奇琴伊察祭井。井边上的石头建筑很可能是当时把活人往水里扔的地方。产资源。储藏量巨大的煤(美国、巴西、哥伦比亚)和石油(加拿大、美国、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一带),还有巨大的水利资源(尼亚加拉、伊瓜苏、拉瓜伊拉三大瀑布和数百条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的大河)、铁(巴西、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和非铁金属矿藏的金、银、铜、锡、硝石(智利、秘鲁、巴西、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玻利维亚),以及分布广阔的铅、钒、铂、锰、钴、翡翠、宝石、铁土、沥青、金钢石等,还蕴藏着较大的原子动力所需要的钍。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广阔的美洲大陆,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代印第安文明。狭长的中美洲,犹如一座细窄的地桥,连接着南北美洲两座大陆,在4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万年来,生活着以易洛魁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为主的部族众多的印第安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和高度发达、举世闻名的伟大的古代美洲文明。成为和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并列的世界古代文明之一,印第安文明对世界的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492年10月的一个早晨,得到西班牙王室资助的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率领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踏上了美洲大陆,为的是去寻找黄金和教化土著人信奉基督教。哥伦布发现了当地的土著人,他以为已经到了马可·波罗在书中写的遍地是黄金的印度,便把在美洲发现的土著人,称为“印第安人”(印度人)。此后,居住在广大美洲大陆上的土著人,便被称为“印第安人”,这便是印第安人的由来。谁是印第安人的祖先通过考古和研究,直到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类出现以后,人类才慢慢地扩展到地球的更广大地区,进入美洲,再进入大洋洲(这和北美印第安人、玛雅人和《圣经》的预言中的学说有些相同,即人类经历过洪水泛滥的毁灭,只剩下居住在海拔几千米以上的人活了下来,又逐渐地使人类繁衍开来)。这样就对印第安人的来源,进行了各种探究和推理。在各种推理学说中,可大致归纳为两种,即土生论(尚无有力证据)和迁徙说。迁徙说中,得到最普遍公认的,是亚洲人最早迁徙到了美洲,即亚洲的华北古人类,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如玛雅人和蒙古人有关)。蒂卡尔君主陵墓中的赤陶香炉,其形象为传说中的人祭之神。   印第安人的祖先,由亚洲的东南部和东部,沿着太平洋沿岸向北,经过冰河时代的白令海峡(最新考古在白令海峡一带发现据今4万年左右猎人应用的石镞等器物)大陆桥(当时还是未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了尽是原始森林的美洲。然后,他们从洛基山西侧沿太平洋岸南下,并从洛基山北部进入哈得逊湾以西,及美国中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一路向南,并于1万年前,到达了美洲的最南部阿根廷(生活于11000年前阿根廷南部人类使用的工具、食用丢弃的骆驼骨头和一些洞穴中的文化遗物)。   执这种说法的,其主要证据是楔状石核。在中国华北虎头梁村遗址中,曾发掘出了200多件楔状石核,而在北美的阿拉斯加的阿克马克遗址也出土了石核,这两种遗址的石核类型和加工方法,竟完全相同,而在时间上,虎头梁遗址,显然早于阿克马克。这说明美洲的石核技术,源自于华北。这一推论,被俄罗斯考古学家所证实。他在临近北美的堪察加半岛楚克奇地区考察时,发掘出了大量的石器(石镞、石刀等),证明旧石器时代前,就有狩猎者在此活动,这说明是有中国人经过堪察加半岛的楚克奇地区,穿越白令海峡去美洲的。   加拿大的学者托马斯·约翰逊教授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12万年前由北京周口店逐渐迁徙过去的。他的根据是,近20多年来有海洋学家在乔治亚海峡(加拿大)的冰碛物里,找到了一些右手使用的原始工具(与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石器相似),在加拿大沿海地区找到的一尊玄武岩小塑像(模样极像北京周口店人);另外还有在一个山洞(美国新墨西哥洲),和在智利南部发掘出的一座据今3万年前的印第安人遗址中,发现的2万年前的尖状石器。他认为,未来的海洋学家,将会在海底深处和海洋沉积层发现更多的实物,来对此进一步地论证。   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人迁徙到美洲去夕阳下金碧辉煌的乌斯玛尔古城。其远处为术士金字塔。的这一观点,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中国学者认为,是距今4万至5万年前,东北亚人经过白令海峡进入了北美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保罗·马丁认为,亚洲人是在末次冰河期(13年前),到达阿拉斯加的;秘鲁学者认为,是早在7万年前或5万年前的冰河末期迁徙而来的,而路易斯·利基坚持时间应是在75万年至1万年间,威廉·H·诺尔特认为,应该是从14万年前,这种迁徙就开始了。   关于如何渡过白令海峡的这一问题,根据对古地质学的研究,在第四纪(特别是在末次冰河期),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130米至160米,白令海峡(水深只有几十米)便浮出水面,成为一座联接亚洲和美洲的大陆桥(古地理学称“白令及亚”),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5万年至15万年前。那时候,美洲阿拉斯加一带气候温和,野物众多(如猛犸、象、驼鹿、驯鹿、麝牛、绵羊等),猎人们追逐着动物,穿越过白令海峡到了美洲(1932年在美国阿拉斯加育空河一带发现了许多猛犸象化石,表明这一带曾经是狩猎的地方)。   其实即便是海峡,人也是可以逾越的。海峡最窄处(威尔士角)还不足35公里,中间有两个小岛(克拉特曼诺夫岛和克鲁逊什特恩岛,相距4公里),海峡又很浅(今平均水深42米,最深处521米),如果海水下降40多米,便能与陆地相连,人渡过不是难事。   迁徙说还有几种说法:   (一)来自于欧洲说。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人通这是一幅根据遗址壁画完成的水彩画。该遗址地处帕伦克东南80英里以外的一座城市,发现于1946年。过大不列颠岛和格陵兰岛,逐渐地进入美洲;另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人是通过一块传说中已经沉入大西洋底的大陆进入欧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欧洲人是穿过乌拉尔山,经过西伯利亚,再渡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也有学者提出,是从高加索迁移到远东,再由西伯利亚或蒙古沙漠移入美洲。   (二)有学者认为,印第安人和犹太人面貌很相像,他们可能是传说中失踪的犹太人的后裔。   以上两种说法,都还缺少有力的证据,况且在旧石器时代,格陵兰岛还是厚厚的冰川,后来又发生过大面积海浸,把欧亚大陆彻底分开。至于沉入大西洋的大陆,恐怕早已经是1000万年以前的事了。有人根据在北美出土的4处具有高加索人特点的遗骨,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高加索人,这种说法未得到公认。有人认为这些遗骨是日本的阿努人,或者其它和高加索人有相同特征的人的遗骸。   除了迁徙说,还有一种本土论,认为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本土源生的人类,世界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诞生。这种说法目前尚无证据,只是一种猜测和想象。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建筑易洛魁人的建筑   印第安人,他们在辽阔的美洲大陆,从原始的母系氏族开始,经历了漫长而遥远的岁月,创造出了发达的古代美洲文明,许多神奇而伟大的建筑,给人类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处于原始部落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居住的都是“群居大房屋”。他们的这种大房屋,形式各异,仅加利福尼亚一带,大约就有7种之多,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有所记载。   易洛魁人居住的房子,通称为长屋。这种长屋,长短大小不等,短的长约有15米,而大的则长达24米。   搭建这种房屋时,要先在地下挖坑,栽上木柱,再在木柱子上架上横杆,扎牢,再在木框架上搭上一个三角形或半圆的屋顶。在屋顶和长屋的周围,都覆盖着大张的榆树皮。屋子里都间隔出许多的小房间,每一个大约在2米至25米之间。房屋的中间,有一条大约宽06米至12米的过道,所有小房间的门,都齐向着过道敞开。每两对房间的过道,便要有一个火位于安第斯山脉荒凉的寒风中的蒂亚瓦那科古城,留给人们太多的不可解释和难以臆测的神秘。塘,供这四个房间共用取暖。火塘上边的屋顶处,都有一个小天窗,用来作为排烟用的出烟孔。靠墙的地方,是床铺,都是用树皮板搭建的低台,上面铺着草席,还有兽皮;而在下面,则堆着过冬用的一些燃烧之物。床铺的上面,还有一个用树皮板搭建的阁楼,离床铺一米多高,睡着孩子,也有用来放些杂物。三角形的屋顶下,还有一层,专门用来存放过冬的玉米。在长屋的两端,他们还各建有一个小的平顶穿堂,夏天里,大家便在这里一起交谈娱乐;到了冬天,他们便把一些柴禾堆放在那。过道的两端都有一个门,门开在两面的山墙上,外面用一大块树皮挡住。到了冬天,便要再加上一床毯子或是兽皮。门上是一种雕刻的图腾,大都是些动物的形象。推开门,便能走出屋外,走到街上。   每一座易洛魁人的村庄里,大约都有这样的10座至30座不等的长屋。到了16至17世纪,为了防止外部落的袭击,这样的村庄四周,便都围起了栅栏。而到了19世纪,这种长屋就逐渐地所剩无几了。   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的建筑   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和北部居住的印第安人,他们住的棚屋也有所不同。   位于库斯科萨克塞华曼的石头建筑因为建造者非凡的才华,时至今日仍巍然屹立。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居住的印第安人,都住在一种半圆形的小棚屋。从远处望,就像是半个球扣在那里,有些像现在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的模样,或许,这代表着他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   建造这种小棚屋,要首先向地下挖进两尺深的地坑(挖出来的土,一部分堆到外边阻挡雨水,一部分覆盖到半圆形的屋顶上),有点地窖的味道。有时候,在屋顶中间开一个活板门,人们进出的时候,要沿着梯子上上下下。一个的屋子里,住着三个或两个家庭。屋子的中间放着一个火塘,人都睡在靠墙边的地方,左右都堆放着很多杂乱的东西。在山里,与这样的圆屋里不同的是,还有一条2米长、1米高的人行过道。每一个村庄,大约都有6到7所这样的棚屋。每所房屋的旁边,都有一个啤酒桶形的、用草和树枝编成的粮仓,稳稳地矗立在地上,或架在柱子上。村子的中间,还有一个大的半圆形棚屋,用来全村人交谈和跳舞娱乐。   住在南部的印第安人,他们的棚屋,都是锥形或楔形的。造这些棚屋,主要都是用楸木,里面搭一个斜炕,人睡觉的时候,头朝着高处。一个村的棚屋,全都“一”字形排成一行,屋前都有一个用树干搭建成的凉棚。村长和萨满各住在村庄两头的棚屋里。每一个棚屋,都住着两户以上的人家,最大的棚屋内,住30人到40人不等。   育空河和皮尔河流域印第安人的建筑   兽皮屋,是育空河和皮尔河流域印第安人居住的房子。搭建这种兽皮屋,要把一些木头杆用火烤热后,弯曲成圆弧形,再用这些弯曲的木杆,搭建成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房屋框架,把带毛的鹿皮整张整张地缝在一起,覆盖到搭好的框架上。在顶端,还要打开一个直径约1米方圆的洞(为了屋里火塘的烟冒出去)。门开在离地面1米高的地方,一块垂着的鹿皮做挡风的门帘。2米高的兽皮屋,方圆有4米左右,中间是一个火塘,堆着很多的松树枝儿。火塘的两边,各是一个家庭,每人都有一个固定睡觉的地方。也有的里面隔成很多小间,每个单间都向中间的火塘敞开着,住着很多的人家。   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的建筑   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是达科他人和奥吉布瓦人。他们先前居住的,是一种带有框架的小棚屋。先用木头搭建好小棚屋的框架,再铺上大张的桦树皮,用木条钉住,这样就使房屋的框架富有弹性。屋里的床铺,是用树枝搭成的,上面再铺上毯子或兽皮。屋子中间是火塘,火塘的顶上,要开一个放烟的小洞。一屋里住着两三户人家,他们都是一大家人。   曾经是太阳神庙的遗址上,如今耸立着拉孔帕尼亚大教堂。后来,他们被入侵的欧洲人逼迫到了草原上,开始整日地放牧马群,四处迁徙游走,不能在一个地方安居,便发明了一种皮帐篷。皮帐篷的框架,是用13根5至6米长的木杆做成,细的一端绑系到一起,粗的一端张开,分支在大地上,并进行固定。然后,再把鞣制的野牛皮,一张张地缝合到一起,待有帐篷框架大小时,便把它蒙罩到木头架上,进行固定,用帐篷钉牢牢地钉到地面上。帐篷顶端再开一个口,加披一块衣服领状的皮革,开的口背着风向,使帐篷里的烟能打里面飘忽着冒出来。帐篷里能容10人左右,直径大约为3米。地上,都铺着干草,床铺和火塘靠着墙边。帐篷底部开一个洞,用来方便人的进出,再挂上一张兽皮,做为门帘。这样的篷帐简易轻便,易于拆卸搬挪,一但需要转移地方,只需把篷皮卷起,杆顶仍旧结扎在一起,一分为二地搭挂在马的两侧,其它东西驮在马或狗背上,说走就走,说拆就拆,说搭就搭,方便得很。   平原上的印第安人的建筑   居住在平原上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的房屋,一般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带有封闭院落的多层平台式的房屋;第二种是由若干层阶梯状层层升高的金字塔形层楼(房屋的中心为最高点);再有一种,便是带有许多平台平行排列在一起的很多房间。   这种房间底层宽阔,没有门窗,成为整个楼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是一些比较狭小的房间,它们所构成的是第二层平台。第三层是最高层,是一些比第二层还小的房间,形成第三层平台。人们需要踩着梯子,从一层平台去往另一层平台。   北美印第安人的村落,都有专门用来进行祭祀、宗教和部落会议等仪典的公用房屋。这样的大房屋的墙壁,有的是用土坯(干草切碎和湿泥,用模子铸出)建造,也有的是用沙石建造的。北美洲印第安人的艺术北美印第安的艺术,带有明显的原始宗教色彩和军事生活特征,也带有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   音乐   生活在大草原和平原上的印第安人的音乐,还处于音乐初期的简单时期,这从它的节奏上,便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歌曲从大体上,可分为宗教歌曲、诗词歌曲和高音歌曲,伴奏主要用单鼓(用生皮做成的一种直径025毫米至05毫米的乐器,用于独唱和小型合唱)、低音鼓、两面鼓(用于伴奏大型舞蹈)等。印第安人在传统节日和好友重逢时,要唱《欢迎曲》;为熊演唱时,要唱宗教歌曲《熊曲》(熊被视为最强壮的神、最可爱的动物)。人们在唱宗教歌曲时,要聚在一间用树枝搭成的神圣小屋里欢宴,并彻夜地歌唱,还把干肉饼等各种食物献祭给熊。《草原舞曲》是流行歌曲(先由战士歌唱,后演变为表演者的旅行歌唱);《棍棒球》约有100首,是人们游戏时唱的歌曲,也是最流行的歌曲。这种游戏的主持人,往往是由巫医、年长者或专门小组担任,无论男女都能参加,但女人只能是唱歌或观看。参加游戏的人,可以在2人到20人之间,分做两组,面对面地盘坐或跪坐,有10个棒球立在双方中间,有一方中的一个人,手里握着两个圆筒状的骨物(其中一个有黑线,握在手里看不见),围着对方不停地转,让对方猜有黑线的谷物在哪只手中,剩下的人,合着《棍棒曲》的节拍,拿棒子拍打着对方前边的长板。如果猜中了,对方便要赢去一根棍棒和两个骨物;如果对方猜不中(一定时间之内),握骨物者就会赢得两个棍棒,游戏如前继续,一直到有一方的棍棒全部输光为止。不同的《棍棒曲》,快慢的节奏也有所不同。   生活在接近北极的印第安人,鼓是他们最主要的乐器(唱歌时也要击鼓);他们还有用鸟骨做的长笛,用树皮做的哨子,和拿草茎制做的笛子。歌曲(往往只是作为舞蹈的伴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情歌、颂歌、祝歌、战歌等。图琼人几乎人人都喜欢唱情歌,表达着他们爱情的浪漫或情人之间的思念;颂歌主要是歌唱大自然,或是对自己家乡的赞美;祝歌主要是在婚宴和哀悼会上唱的;哈恩人在作战时要唱一种战歌,用以激励战士勇敢杀敌。   舞蹈   著名的太阳舞,是生活在草原和平原上的印第安人最重要的舞蹈。跳舞的人,在跳舞时要目不转睛地看着太阳(太阳舞由此得名)。舞蹈是在夏天举行,但要准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是世界上准备时间最长的舞蹈),实际上它完全是一种祭仪。在漫长的冬天里,他们都在作舞蹈的准备,要进行斋戒,要在特定的帐篷里沐浴(避免灾祸对人的侵害)。在夏天降临的时候,举行舞蹈的日子也来到了。舞蹈的场地,要先用木杆围起一个圆形的场地,中间竖起一根“太阳柱”,上面挂满了小布条、皮块和羽毛(以此表示向太阳献祭)。柱子的下面设一座祭坛(用野牛的头盖骨砌成),一位用皮带穿过皮肉的献祭者(发过誓)高吊在太阳柱上。跳舞者伴着舞曲和手鼓的节奏,在场子中不停地舞蹈。   举行这种舞蹈,一般要连跳三天。   北美印第安人,还有很多与农事、狩猎、作战和娱乐有关的舞蹈。一些部落在公布法规(狩猎法规或地区法规)时,要跳“狗舞”;不少部落跳“野牛舞”(为猎野牛顺利);阿勃萨罗卡人和西克西克人播种烟草时也要跳舞。易洛魁人在编玉米辫子兴奋了的时候,边吹打着乐器,边要跳起舞来。在度过播种节、草莓节、青玉米节、收获节和枫树节的时候,人们也都是载歌载舞。妇女在战士出征归来时,伴随着板鼓声、笛声、歌声及各种响器,要跳发带头舞(群舞或独舞);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在社交娱乐活动中,流行跳“猫头鹰舞”(一对对同性的舞伴,手挽手排成一个大圆圈;有时妇女单独组成一个大圆圈,男女一律都向左边跳,待移动到转弯处再向右转,这时,每对舞伴还可以自由发挥出些舞蹈的花样来。这种舞的舞步跨度小,为慢中速)。   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喜欢跳吃人舞、哀悼舞、回声舞、酋长舞、面具移交舞、雷公鸟舞等(主要与宗教和维护特权有关)。夸扣特尔人(温哥华岛)的雷公鸟古装舞,是典型的体现维护传统特权内涵的舞蹈。参加舞蹈的人,都要戴着象征家族传统特权的各种图案的面具(一代代传下来的)。舞蹈有的是表现祖先冒险的故事,有的是表现祖先与神话,或与梦中的人交往的故事。   戏曲   太平洋印第安人的酋长议事会上,都要表演戏曲。它除了娱乐功能以外,还能够提高个人的威信(如果哪个人表演了动物或神话中的人物,这人就立刻提高了威信)。如:卡列尔人有一出驯鹿的戏曲,如果有谁能在宴会上扮演了一只北美驯鹿,他就能穿上长袍,并从叔叔那里继承贵族的称号。   驯鹿是一出两幕戏,第一幕,客人在宴会上正欢聚时,突然听到枪声,一只美洲驯鹿,突然从森林中跳出来,向后门走去,接着又出现了两个猎人,紧随其后追击而去;第二幕,客人们正在聚会,驯鹿蓦地从窗外跳入,走到客人们的中间,却又忽然消失了。演出后,驯鹿的扮演者,便受到众人的景仰。   演出宗教戏曲时,大都是在夜晚。大厅中燃起篝火,随着火光的渐暗,一只狼(演员扮演),大声地吼叫着出现在众人面前,并围绕着大厅游走着(代表着一种图腾、超自然力量)。这时一些动物(用绳子制动的木雕),奇异地从屋顶上走下,又在秘密的地下门里消失。观众觉得恐惧并神奇,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感觉到这是一种神的力量,便从心底相信一种超自然的世界真实地存在着。   贝拉库拉人的戏曲,表现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戏曲的开始,是在场地的中间先放置好一个木偶,它代表着自然母亲。她的前面是灶火,一个精灵(演员伴演的妖魔)围着火跳舞。它在窗后消失后,场上是一片被北风摧残的灌木(一些矮小的演员扮演)。在春风的吹拂中,各种植物开始复苏、生长,柳树吐出了嫩芽,粟、草、木棉、白杨……(演员扮演),都开始伸枝吐绿,展示了春天的到来。这种戏曲,虽然有些简单、粗糙,却充满了纯正,展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表现出了印第安人最初的道德标准。   装饰   北美印第安人创造性的造型、绘画、雕刻艺术,充分体现了他们天才和独具匠心。   大草原上的印第安人,已经有了很高的装饰艺术。他们用豪猪鬃或小玻璃珠,在皮上绣花,或者绘满图画。绣花和绘画,都制成几何图形,每一几何的图案,都有着特定的名称和意义;在整体的结构上,也表现出一种象征或情节,大多表现的是军事内容。人们在鹿皮鞋上刺绣(描绘穿鞋者的军功),在烟斗盒和烟袋上刺绣,在帐篷和衣服上都画满写实图形。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手工艺易洛魁人的手工艺   易洛魁人有着较高的制陶艺术,他们煮食物用的土罐和烤面饼用的陶盘上,都雕有螺旋花纹。陶土制成的烟斗上,除了雕有几何图形,还雕有一些极小的人或兽的脑袋。   哈恩人(居住在育空河流域)把羽毛染上色彩后,用来装饰衣服,编制几何图形的篮子,把动物油脂混合赭石绘画,还在木器上用泥作画;图琼人用黑、赭、红三色在木器上作画,把羊骨头雕刻成汤匙,他们的绘画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那发和族人的手工艺   以手工业著称的那发和族(居住在美国亚利桑那、犹他州、新墨西哥)印第安人,有着很高的编织技艺,他们编织的圆筐子能盛水而不漏(涂一种油),织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毯,打制出各种银制品(耳环,项圈,衣服、挽具上的装饰品)。   帕布罗人的手工艺   帕布罗人的陶器和编织品,都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各式各样的陶器上,都涂有华丽的颜色。他们编制的盘子、小手囊等,都非常精美。   西北美一带印第安人打制的石器、箭镞、刮具。由此可看出,美洲大陆原住民双手灵巧。这个骨制的鱼钩可能是用来捕猎鲸鱼的,石鸟则作砝码用。中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   玛雅人被称作“美洲的希腊人”,被美誉为印第文化的摇篮和典型代表。玛雅人生活在中美洲一条狭长的联结南北美洲的大陆桥上,以崇高的智慧,为人类留下了惊人的预言、奇妙的文字、准确的历法和宏伟的建筑,谜一般在历史的深处闪烁着光茫。璀璨的玛雅文明玛雅人生活在中美洲——狭长的联结南北美洲的大陆桥上,以崇高的智慧,为人类留下了惊人的预言、奇妙的文字、精确的历法和宏伟的建筑,迷一般在历史的深处闪烁着光茫。他们被称作“美洲的希腊人”,被美誉为印第安文化的摇篮和典型代表。   玛雅文明的神秘化是因为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自从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把它摧毁后,它的仅存硕果也只能掩埋在丛林之中、泥土之下。热带雨林疯长的草本不用多久便吞噬了一度繁玛雅图伦古城遗址荣昌盛的城市,这是绿色的沧海桑田巨变。当300年之后19世纪的旅行家们将信将疑地踏进这片莫测浅深的绿色海洋时,玛雅文明似乎已成了神乎其神的久远传说了。   我们今天已经十分了解的古代玛雅保存最完好的遗址蒂卡尔城,在1848年时还一无所知。当年有个叫莫德斯托·门德斯的探险者苦苦搜求这座传说中的神奇城市,结果无功而返;直到1956年,美国100多名考古专家经危地马拉政府同意前往考察发掘,这座130平方公里、布局十分合理的古代玛雅城市才重见天日。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发掘,清理了五百多座建筑,成吨的文物,才从逝去的往昔找回一座神奇的城市。考古学家“住棕榈茅屋、睡吊床、吃玛雅人的食物(玉米小饼、豆类),从玛雅先民设计建造的水库里汲水,用斧子、短刀砍去树枝,清理场地,然后观察、摄影,为那些依然完好的金字塔、祭坛和道路绘制图样,并把所发现的物品进行登记”。单在城市中心区就有大型金字塔10余座,小型神庙50余座。这座城市从公元前6世纪起就建有金字塔坛庙建筑群,延续的时间长达一千六七百年,直到公元10世纪才因某种缘故突然由盛而衰,变成废墟。这座典型的玛雅城市在8世纪时至少有4万多人口,按照文物学家的某种定义,人口达到5000就算文明城市的指标之一了。当时的蒂卡尔居民有着复杂的社会关坐落于尤卡坦半岛的乌斯玛尔总督府东墙。玛雅人于公元4世纪前后迁徙到尤卡坦半岛,公元8世纪~10世纪,这里相当的繁荣。系,这从家庭住宅的占地、形式等方面可以得到说明。遗址中发现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公元前6世纪使用过的煤块!包括玛雅人最先用于宗教目的而后成为近代橡胶工业技术灵感的树胶!还包括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贝壳以及贝壳包藏起来的墨西哥产绿宝石这样的远来贡物、珍宝!还包括古代玛雅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艺术创造等集中体现的实物证据——石器制造匠、陶器生产者和雕刻艺术家的石刻人像……像这样的城市在玛雅地区还发现了不下百座。   古玛雅先民是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的一群!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创造出既现实又神奇的生活样态。他们不是蒙昧的蛮夷土著,当然也不是外星来客;他们是以人的才智创造人的业绩的玛雅人。这就是考古学家打破科学与神秘的情结所能给予我们的基本事实。以这样的眼光,我们走近玛雅,看到了玛雅先民不朽的智慧!   玛雅地区地处中美洲,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部是突出的尤卡坦半岛,西北向与东南向分别通过墨西哥和中美诸国的两条狭窄的陆地与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用现代政治国家疆域来划分玛雅文化地区,那么,玛雅地区包括了墨西哥东南部及尤卡坦半岛上的几个州、半岛东南部的伯利兹(英属洪都拉斯)、居于玛雅腹地背靠太平洋的危地马拉、通往中南美洲走廊上的洪都拉斯。这一地区总面积125000平方英里,也就是约为3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统一以后的德国、或者英国加上爱尔兰,或者中国的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三省总和。但是,这个一般的玛雅疆域说法,也会稍有扩大。在尼加拉瓜中北部地区,发现了6座隐藏在郁郁葱葱丛林覆盖的小山里的玛雅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群排列呈字母帕伦克古城建筑上曾涂有红色的灰墁,上面的装饰则被涂成鲜艳的黄、蓝、绿色。整座建筑色彩斑斓、令人目眩。“L”形,其中最大的金字塔长53米,宽32米,高45米。如果这个金字塔群确实属于古老的玛雅文化,那么尼加拉瓜的历史也要被改写,它也进入玛雅世界了。从发现金字塔群的圣拉斐尔地区(马那瓜东北250公里处)到以往认定的玛雅文化东界——洪都拉斯的科潘遗址,有大约400多公里。这就使玛雅地区扩大了许多。但是,严格地说,中美洲各文化呈犬牙交错的态势。玛雅文化在玛雅地区西南也有着一条狭长地带是与墨西哥文化共享的过渡地带。并不能因此而扩大玛雅地区的疆界。这里最困难的是,并不能把文献上的根据与考古证据完全统一起来。这一地区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文献资料上并不等量齐观,即使是在西班牙人统治时期,关于偏远地区的信息报道也特别贫乏。   而要找到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资料就更是困难重重了,许多反映在历史文献中的特有的玛雅文化特色,并不容易在考古发掘中得到揭示。   无论如何,古代中美洲从未有现代政治国家那种严格划分的疆界。边疆地带的变迁是渐进式的而不是整齐划一、一刀两断的,结果是一组存在差异的文化源头镶拼杂凑在一起。这就是文化地理上的“马赛克”。   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任何一条理由可以假定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与其邻居之间有着一成不变的边界。相反,种种迹象都表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经历了持续不断而又无比巨大的改变。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和社会甚至气候和环境上的面貌,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玛雅地区,大致可以按地形、气候、植被的类型不同,划分为三大块,由南向北依次是高地、低地和平原。   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像这样被人遗忘的遗址还有上百处。它们静静的矗立,等待着世人的发掘、探究。高地:由沿太平洋的高山组成,在今危地马拉,海拔高处较为寒冷,覆盖着松树。现在还居住着近200万玛雅遗民,据说在四五千年前就产生了最早的玛雅农业文明;低地:是以佩腾湖为中心的流域盆地,也包括一些周边谷地,南部是一大片草地。在雨季,许多湖泊可以连成一片。在盆地外谷地的山坡上森林茂密,有着古代玛雅人的石头城市;这一带物产丰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中美洲作物品种和野生动植物。整个地区温暖湿润,雨季较长,旱季降水也不少。石灰岩是较好的建筑材料,另外还产花岗岩。可以说,古玛雅巨石僵筑的三个必备条件(石器和木质、纤维等建筑工具,石灰,做沙浆用的砾石)在这一地区都具备。最早的玛雅石建筑群乌夏克吞城在此发现,这里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的中心。平原:由南向北逐渐过渡到平原,高大的树木变成低矮的灌木丛。腐殖土较浅,到处可见裸露的天然石灰石,地表水极少,几乎没有湖泊、河流,气候非常干旱。玛雅后古典时期文明中心,如奇岑伊扎城,依靠天然蓄水穴井。这一大片地区大约公元5世纪才开始从东部移来玛雅文明,繁盛期约在10至14世纪。   玛雅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异常丰富多彩,从雾气蒙蒙的热带丛林到靠近沙漠的谷地到寒松覆盖的高地,无所不有。如果更贴近地观察,那么,即使是乍看无法打破的低地丛林地带,也还是能够分解为气候、地志、植物和动物不尽相同的碎片。   这样的自然生态给玛雅文明提出了许多生存和发展的课题。玛雅先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就是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不同凡响的玛雅文明。   既然玛雅地区并不能十分严格地确定,那么,它的主人呢?谁是玛雅人?传世的雕刻、绘画中,玛雅人都有着夸张的面部特征:扁平额头、鹰钩鼻子、厚厚的嘴唇。今天的玛雅遗民虽说也略有这些特征,但决不那么鲜明。他们是相貌不错的蒙古人种,但与他们的中美洲邻居并没有太多的生物学差异。所以,没有必要过多去研究他的身高、肩宽、臂长、颅指数、血型之类的项目,在这些方面得不到直截了当的“血统证书”。   玛雅人是按着他们的语言来定义的。在今天,仍有数百万人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尽管玛雅语族系众多,这是多样的地理环境使他们分处各地导致方言变异的结果,但是统一的玛雅语族无疑是他们最好的种族和文化的纽带。说玛雅语的人可能用来表示玛雅历法中各个月份专名的象形文字。正是这一地区最早的定居者,作为真正的主人,他们在这块领地上留下了数千年文明遗迹。从文化的统一性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曾有任何其他民族控制住这一地区。即使是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以后,除了少量殖民城市据点之外,近乎500年的殖民统治也未能改变这一事实:说玛雅语的人民占据着这块土地的大部分地区。这一群玛雅人从古到今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的语言和他们的文化都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他们是很特殊、很不简单的一群!   在玛雅地区的西界,原墨西哥阿兹特克文化地区,早就被大西洋对岸来的欧洲“文明人”给“文明化”了。在玛雅地区的东界,今洪都拉斯以东的地区,当地土著文化也没能像玛雅人那样较成功地抵挡住欧洲人的文化冲击。玛雅人尽管在政治版图上从属于殖民统治(他们的文化传统中,比较缺少国家疆域概念,较能容忍外来人建立互不相扰的殖民“飞地”,从前他们各部族间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在文化上相当顽强地保留自己的传统,从语言到宗教。除了那不可搬走的城市被毁坏以及无法抗拒的军事压力下的经卷被焚、祭司被杀以外,留在他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留在他们唇齿间的语言、传说,都与他们民族的生命相始终。   就是到今天,假如我们走进西班牙人强制推行天主教而到处建立的教堂里,我们将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天主教牧师冷清清地坐在他的讲坛边,而玛雅“教民们”却热闹非凡地在另一边焚香祷告,默念他们世世代代信奉的天神、雨神、羽蛇神等等神灵的圣名,一派“异教徒邪教”色彩!这就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辉煌古代文明的玛雅人。   人们发现玛雅文明和其它墨西哥各地古代文与玛雅的许多大型建筑一样,乌斯玛尔的术士金字塔还有着深邃的天文学意义。明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于是学者们猜测,可能有一个更古老的文明,是玛雅和这些墨西哥文明的共同渊源。其实玛雅先民在这里已经至少有三四千年的文明史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中美洲所有古文化的共同源头奥尔梅克文明,其实就是玛雅文明在那个较早阶段的代称。奥尔梅克在公元前1150年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墨西哥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拉文塔族,他们居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1938年,有人意外地在传说中的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最重的达20吨,学者们发现了拉文塔和特雷斯·萨波特斯两处重要遗址,中美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然而直到20多年后,随着又一处重要遗址——圣洛伦佐被发现,奥尔梅克文明才最终被学术界确定。   科泽科克斯(夸察夸尔科斯)河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就是传说中奥尔梅克人的家乡,那里水草丰美、河流众多。奥尔梅克的意思是“橡胶之乡”,因为此地盛产橡胶。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300年前后产生于墨西哥湾沿海地区,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高等文明,被学术界公认中美洲“文化之母”。公元前900年—前400年,在墨西哥湾畔这片潮湿、低洼、多雨的沼泽地上,在拉文塔的核心,5平方公里的高大土台矗立着一座座神庙、祭台……而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这时也已出现——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比起神庙,拉文塔的巨石头像更令人称奇,这些高达18米的头像都用整块玄武岩雕凿而成,嘴唇肥厚,鼻子扁平,扁桃形的大眼睛深邃冷漠,头上戴顶古怪的头盔。很奇怪这些头像的面部特征与中美洲的印第安人一点也不像,倒是像非洲的黑人。这种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明在流传下来的古抄本中,金星(晚星)正准备斩一个俘虏的头,表明这是适宜祭祀或发动战争的日子。最典型的象征,也是美洲最早的纪念性雕刻,被称为奥尔梅克头像。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又一特色。玉雕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虎头部特征的神像,美洲虎是当地最凶猛的动物,被奥尔梅克人视为世界的主宰。奥尔梅克文明开创的各种传统都为中美洲各文明继承下来。从神权政治、金字塔神庙、纪念碑和祭台,到象形文字、历法系统、美洲虎崇拜和活人祭神,这一切构成了中美洲古代文化的基础。甚至他们创造的橡胶球死亡游戏,以及他们对玉石、可可豆和奎特查尔凤鸟的喜爱,也都被其它印第安民族接受和继承下来。公元前3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明衰落中断,仅存遗风。然则文明的火炬并未就此熄灭,它被其它民族接过来,继续照耀着中美大陆的丛林与沟壑。当奥尔梅克的余晖渐渐消失在玛雅文明的光环之中,他们的文明成果直接由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接续下去。玛雅时代来临了。其实,创造这一地区伟大文明的先民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已在今天被叫作“玛雅人”。玛雅这个称谓乃是近500年的产物。10世纪以后,尤卡坦半岛上有三个强大的城邦,其中之一叫玛雅潘,它曾一度成为尤卡坦北部最具政治主导力的中心。在12世纪至14世纪它的黄金时代之后,正巧来了西班牙人。是西班牙人把这个城邦的威名加在整个玛雅地区头上,这才有了玛雅地区、玛雅民族、玛雅文明的提法。所以,在宽泛的意义上说,这一地区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叫作“玛雅文明”。而有时候,人们囿于概念,又把奥尔梅克人和玛雅人作了过份的区分;甚至有时只把公元3至9世纪危地马拉低地的古典文明视作“真正的”玛雅文明,把这一地带文明的衰落和转移称作“玛雅文明消失”。   玛雅作为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帝国,整个玛雅坐落在奇琴伊察的卡拉科尔观象台。这座令人仰止的建筑,一度遭到考古学家质疑:他们认为这是一座献给风神的神庙。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通常,玛雅文明被划分为3个时期,一般说,玛雅文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在玛雅地区里有明显不同的地理分布,大致是由南向北迁移。公元前1000年或可上溯至3000年前,直到公元后3世纪,这是玛雅文明的形成期;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是玛雅文明的古典期(又称古王国时期),这是一个全盛期,主要集中在中部低地,在巅峰阶段突然衰落;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初,后古典期(又称新王国时期),集中在尤卡坦北部平原,因西班牙人入侵而告中断;16世纪后就是殖民统治时期,玛雅文化受到严重摧残,玛雅民族大部避迁偏远地带。对我们今天来说,玛雅人又是哪些人呢?根据语言族系和地理分布,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①尤卡坦玛雅人,居住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并扩展到伯利兹北部和危地马拉东北部;②拉坎冬人,人数很少,居处在墨西哥南部乌苏马辛塔河与危地马拉之间的边境地区,一小部分居住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③基切诸民族(凯克奇人、皮科莫西人、波科曼人、乌斯潘特克人、基切人、卡克奇克尔人、除图希尔人、萨卡普尔特克人、西帕卡帕人)居住在危地马拉东部和中部高地;④马姆诸民族(马姆人、特科人、阿瓜卡特克人和伊西尔人),居住在危地马拉西部高地;⑤坎霍瓦尔诸民族(莫托辛特莱克人、图赞特克人、哈卡尔特克人、阿卡特克人、托霍拉瓦尔人和丘赫人),居住在危地马拉韦韦特南戈省及相邻的墨西哥地区;⑥佐齐尔和策尔塔尔诸民族,居住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⑦乔尔诸民族,包括恰帕斯州北部和塔瓦斯科州的琼塔尔人和乔尔人以及危地马拉东端的乔尔蒂人;⑧瓦斯特克人,居住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北部及其相邻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这是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玛雅遗民。在拉美文化一体化的巨大压力之下,但愿他们能够长久地生存延续下去,作为他们光荣祖先的见证人。   奇琴伊察古城的武士神庙近景。羽蛇石雕表现了当时玛雅人的精神信仰。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造精美的陶盆吸引住哥伦布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差不多又过了10年,一艘海船从巴拿马前往圣多明各,途中遭遇海难沉没,12个幸存者登陆尤卡坦半岛。两周之后,他们与玛雅人不期而遇,其中5人成为玛雅人祭坛上的牺牲品。逃脱的幸存者回到了西班牙占领区,心有余悸地讲述着他们的历险。欧洲人与玛雅人的首次相遇,就这样定格成为历史的画面。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强盗)考特斯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了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的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土匪队)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6世纪的欧洲人,双眼被无知、偏见和贪婪所蒙蔽,除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什么也看不到。在狭隘的宗教感情的驱使下,入侵者四处搜罗历史文物,然后堆成一堆儿烧掉,用这种野蛮无比的方式,有系统地消灭“异教”文化,1562年7月,在曼尼城中心广场上,西班牙神父狄亚哥·迪兰达亲手烧毁了成千上万的玛雅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书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此外,他还砸碎了无数神像和祭坛。   灿烂神奇的玛雅文明沉落在幽黑的历史深处,从此后世人失去了一个伟大文明。只有三部玛雅手抄本,由于流落国外,侥幸逃脱厄运。这也许是古老的玛雅不甘沉寂,而留给世人的最后一眼得以窥其文明圣殿的“匙孔”吧。16世纪殖民征服的烽烟渐渐平息之后,古代玛雅和其它的印第安文明一道被世人完全遗忘了。此后的200年间,自居为美洲新主人的欧洲人一面大肆宣扬“印第安人无文明”的谎言,一面又把自己毁灭文明的殖民罪行美其名曰为“履行文明传播的使命”。直到18世纪末,由于启蒙运动的开展和历史眼光的提高,西方人才又对200年来他们视而不见的美洲文明产生兴趣。玛雅沉睡的密林深处回荡起陌生人的脚步,旅行者到这里寻找传说中的神奇和美丽,来这里追怀一个杳然的世界,而考古学家想要寻回一段失落的文明。   从南到北,一个个伟大文明的遗迹不断被发玛雅的高度文明突然而来、倏然而去,除了那些发掘出的珍宝,对这个文明,我们知道的并不比它尚未发现时更多。现:帕伦克、科潘、蒂卡尔……一座座举世皆惊的千年古城被唤醒;20层楼高的金字塔、遍饰精美浮雕的巨石祭坛,观测天体运行的天文台……一处处不可思议的宏伟建筑屏住整个世界的呼吸。近两个世纪的玛雅考古成就斐然,虽仍有无数迷团,但一个失落的玛雅世界,终于在被一点一滴地寻回。现在我们知道,玛雅是一个地区,一支民族和一种文明,分布在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最北为北纬22度,最南达北纬14度,全部属于热带。在中部和南部满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岛则十分干旱,灌木丛生,几乎没有地表水。   四大古代文明都在大河流域孕育滋长:埃及有尼罗河,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印度有恒河与印度河,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玛玛雅纺织者雕像雅文明却非起源于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大自然对玛雅人是如此苛刻,为了生存他们要不懈地与疯长的热带丛林争夺土地和空间。他们没有金属工具,没有牛马猪羊,没有轮车,生产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时代,却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如此耀眼的一朵奇葩。   然而,在公元10世纪,玛雅人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玛雅文明,却突然又神秘地消亡了,为人类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迷。为此,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玛雅文明的消亡进行了各种猜测和推理:   一种说法是:玛雅后期,人口的增长和对生产资料的生产矛盾加剧,海上贸易通道的开通,造成了外部民族的入侵;有的人认为,仪式中心的城市人口、特别是手工业人口的激增,造成了粮食的短缺,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败;也有的认为,人口的增加导致在高地垦荒毁坏了山下农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农业衰败,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亡;有学者认为农民起义或是提奥提瓦堪人的入侵,造成了玛雅文明的瓦解;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造成玛雅文明毁灭的原因。   总之,玛雅的后期,在物质文明发达的同时,道德坠落,宗教信仰对人心失去了力量,玛雅人开始喜好暴力,大量地屠杀俘虏,用极残忍的活人祭,内部和外部矛盾激化;同时,滥伐森林、土地流失、人口激增、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示,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何等的渺小。   玛雅人的农业   新生命的诞生往往伴随着痛苦。伊察尔的这句话,已经成为玛雅人的一句经典格言。这句格言诞生于一种植物──龙舌兰。玛雅人认为,是龙舌兰草,给了玛雅人无尚的智慧和启迪。   龙舌兰草的故事,在玛雅人中世代留传。传说在公元10世纪,强大的伊察尔人首领库库尔坎,带领着伊察尔人,攻下了契琴伊察城,并在那建立了盛大的都城。有一天,库库尔坎带着人出城采药,看到野地里长着很多像利剑般的植物──龙舌兰,伊察尔王库库尔坎一不小心,便被龙舌兰的刺扎了一下,顿时疼痛难忍。伊察尔王怒不可遏,便命令士兵拿鞭子狠狠地抽打这种龙舌兰草,不料这种草却是倔犟得狠,越抽打越是不断,反而越打越白,越抽打越是柔韧,竟抽打出了雪白的纤维。   玛雅玉米神庙近景。大约建于公元10世纪。从此,龙舌兰草点燃了玛雅人的聪明和智慧。他们开始利用这种植物,把龙舌兰草抽打成纤维,再用纤维编成绳子,竟然能够拖运巨石和各种沉重的建筑材料。   玛雅人的智慧被打开了,他们开始进行对植物的培植,光玉米就培育了十几个品种:有只需要3个月就成熟的“女孩玉米”,还有长达6个月到7个月才能成熟的“老妇玉米”,也有60天不到就能够收获的品种“鸡啼玉米”。他们还培育出了豆子、南瓜、辣椒、番茄、可可、烟草、棉花、蓝靛、洋红、香兰草、甜马铃薯等多种多样的农作物。   玛雅人种植玉米,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玉米长成以后,为了防止玉米粒被鸟啄食,或者是遭雨水霉烂,他们往往要将玉米杆压弯。他们户户在屋里都设有粮仓,也有的在外面搭建起高大的粮仓,专门用来储藏保存玉米等谷物。他们把籽粒饱满、成实硕大的穗棒,连叶子一起保存起来,留做玉米的种子。   每年到了11月至5月期间,中美洲一带进入了旱季,少雨的天气,玛雅人开始了他们拓荒开地的季节。他们带着用石头磨成的石斧,成群结队地走进森林。他们在森林里放起大火,让熊熊的大火烧尽森林里的杂草和藤蔓,以及茂密的榛丛树木,然后清除大火后的残木,便渐渐拓开出大片的田地来。这时候,雨季随着六月的到来已经来临,玛雅人也开始了播种的季节。他们先用石刀、石斧把长木棒削尖,在烧黑的土地上,用尖木棒戳出一个个小坑,戳成棋盘状的一片片,再把每个坑中都点进几粒种子,用脚把土覆上,轻轻踩匀。点完种子的土地,便等待着雨水的降临。   旧的土地随着连年的耕种,地力已经不足了,收成也开始下降,便需要不断地开垦新的土地,玛雅人也就随着土地的转移而迁移。   玛雅人逐渐地学会了饲养狗,饲养从森林里捕奇琴伊察羽蛇神金字塔。塔身共有9层,四面台阶的总基数恰好是365级,与一年的天数相同。来的火鸡。他们还逐渐地学会了养蜂儿,他们用木头凿出木槽,做成蜂箱,在蜂箱的旁边钻出小洞,供密密麻麻的小蜂爬来进去。   狩猎和渔业,仍然是玛雅的男人们的主要劳动。他们要在规定的季节里进行狩猎活动,举办一年一度大型热闹的“猎人节”。“猎人节”的到来,标志着狩猎季节的正式开始。他们便成群结队地走进森林,在森林中追逐野兽,捕猎那些兔子、火鸡、鹿、貘、犰狳等。他们把捕捉到的火鸡等,除了宰杀食肉外,也慢慢地开始用于家庭伺养。   玛雅人发明了弓箭和长矛,分别用于远射和近刺,包括梭标样的投枪。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汽枪,用泥做成弹子,去射击天空中的飞鸟;他们在野兽经常出没的路上,挖置大坑,经过巧妙的伪装后做成陷阱;也用绳子制成做成能够拉拽的套子,套猎走兽。   玛雅人生活的地域,是中美洲地带岛屿般狭长的陆地,几面环海,水产品极为丰富,鱼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副食品。对于捕鱼,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在捕鱼的过程中,他们发明了网,用渔网捕捞;还制造了鱼叉,用来叉鱼;用钩饵的垂钓,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灵活的一种方法,捕鱼越来越成为玛雅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玛雅人的手工艺玛雅陶器   玛雅人已经制造出了精致的手工艺品,他们是印第安人手工业杰出的代表。他们用粘土烧制出陶器,用木材制造出各种木器,用燧石和黑曜石打制成武器和一些工具,他们还用多种石头穿凿、磨制出各种各样的器皿。   他们还制造出了很多的珠宝首饰,雕刻出很多神像,和一些小的雕像。有贵族死后,都要用许多的陶俑、陶兽、以及一些耳环、手镯等首饰陪葬。他们还学会了种植棉花,用棉花再纺成各种纺织品;还伺养羊,用羊毛织成各种毛纺品。   玛雅人已经能够制造船只,用木头造成木船,并且发明了船帆,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往来运输着人和货物。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很大的木船,最大的一只能够装下40个人。   有动物造像的镫形容器   手工业的发展,使玛雅人开始了商业贸易,他们把纺织的布匹、晒出的石盐,甚至一些奴隶,贩运到很多的地方去,换取当地人用作货币的可可和石珠,然后再买回更为珍贵的珠子,或者是便宜的奴隶。玛雅人发明了自己的货币──红贝壳,开始在热闹的集市上流通起来。热闹的集市,成了他们的贸易场所,玉米和各种谷物,也出现在繁荣的集市上。集市的规模逐渐地越来越大,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在市场四周,又出现了客栈、饭庄,以供前来交易的人食宿歇息。市场的贸易,使交易中出现了债务,那时候人们的道德很高,互相之间借债还债,都很讲信用。玛雅人的神话《波波尔——乌》玛雅人留下了很多的神话和传说,还有寓言、戏剧等。最重要的神话传说是《波波尔──乌》(又名《会议书》或《公社书》或《基切民族书》),这部传说一直保存在神庙里,后来被大火焚毁了。16世纪中叶,一位没有留下名字的基切人作家,根据口头的传说,重新把它整理了出来,开始在民间留传。18世纪初,西班牙的传教士弗郎西斯科·希梅涅斯,发现了这部神话之书,便向印第安人借来抄录,并翻译成西班牙文,使得这部书开始公诸于世。玛雅及许多神话的毁灭说都与洪水密切相连,这些都表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命脆弱的无奈。   《波波尔──乌》讲述的是一个神创造世界、创造人的神话故事,也叙述了基切部落兴起的英雄传说,以及他们历代统治者的系谱。故事讲述的是,在开天辟地之后,造物主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用木头造出了人,也给了木头人生存的环境。木头人有了人的形状,能发出人的声音,他们居住在地上,开始生儿育女,但是他们没有头脑,也没有灵魂。后来,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慢慢地忘记了他们的造物主,忘记了神,渐渐地失去了上天对他们的恩宠。再后来,他们能够开口说话了,脸上却是毫无表情,双颊干瘪,浑身无力,手脚软弱,身体里没有血液,没有精髓,没有肌肉,也没有水分。他们的皮肤蜡黄,手脚枯瘦。这就是生活在地上的第一批人类。后来,造物主慈悲他们,又用木头造了男人的肌肉,用灯芯草制成了女人的肌肉,地面上开始有了男女。   众神之战的传说众神之王柯穆·卡门普斯,是一切神祗的创造者,他的两个得力助手:怒神劳和智神斯凯尔均是各霸一方的众神之长。   怒神劳居住在劳·拉那山顶的圣湖上,统治着那里的众神,其中一位出类拔萃的是大力神拉克,他拥有一双无坚不摧、长而有力的巨臂,常年生活在深碧的湖水之中,看守圣湖。他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圣湖四周耸立的山岩,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把任何一位胆敢窥视圣湖者拖入湖底,成为他的点心。   劳山诸神经常变成各种猛禽恶兽出湖游玩。劳山北坡圣湖畔的巨谷附近,有一块平坦开阔的原野,那里就是他们游玩嬉戏的地方。   智神斯凯尔则是离雅赛姆河谷不远处克拉玛特沼泽地王国的众神之长,当他的属下众神想从泥沼中出来到陆地游逛时,就会变成诸如羚羊、驼鹿、狐狸、郊狼、秃鹰、山鹰和鸽子以及其它一些益兽伶禽的模样。   多少年来,毗邻的劳和斯凯尔都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时常在劳山北坡的那块原野上玩耍。有一次,他们因智勇问题引起了一场纠纷。众神们也都争吵不休,打得死去活来。许多年过去,依然难分胜负。   经过无数次的战役,斯凯尔在克拉玛特的沼刻有死神的玛雅石碑泽王国终于无法抵御居高临下的怒神诸将的攻击,遭到灭顶之灾。斯凯尔被他的敌人挖出了心脏。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劳及其众神决定在劳山举行盛大宴会和竞技赛。   他们邀请各路神祗前来庆贺。斯凯尔的属下众神自然也不例外。欢庆日的那天,劳宣布竞技活动的第一项是赛球,这球就是从斯凯尔身上挖出的心脏。   斯凯尔的属下诸神心里都明白,只要将心脏放回他们首领的身躯之中,他就会死而复生。于是,他们暗地里商议,要把斯凯尔的心脏夺回来,安放到他的身躯里去。   斯凯尔诸神在山地各处躲了起来。驼鹿躲的地方离球赛现场最近,因为他最拿手的是跳跃。羚羊站在林子边,因为他的腿长,跑得最快。其他各兽,都守在劳停放斯凯尔身躯不远的地方隐蔽起来。斯凯尔诸神以逸待劳,占据了整个山坡的斜坡。   此刻,劳和他属下诸神围成了一个大圈。把斯凯尔的心脏抛来踢去。每当他们抛球的时候,斯凯尔诸神都要起哄,把赛球的劳的神撅嘲弄一番。   “你们就没有本事抛得再高些吗?”狐狸每次都这样喊,“连小孩子都抛得比你们高。”   于是,劳的属下诸神一次比一次抛得更高,斯凯尔诸神仍然起哄,挑逗他们。   劳终于把心球抢到手,使出浑身力气往上抛去、谁也没有他扔得高,抛得远。那颗心直飞到游乐者的圆圈之外去了。   躲在近处的鹿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他抓起斯凯尔的心脏,顺着山坡往下跑去。霎时间,劳的属下呼喊着,向鹿跑过去,他们哪里追得上这只飞毛腿的鹿呢?   鹿跑累了,把心转交给等着他的羚羊。羚羊继奇琴伊察羽蛇神庙及武士神庙远景续往前跑。劳和他的神只穷追不舍,羚羊把心交给郊狼。狼再传给秃鹰,秃鹰又交给了山鹰,山鹰又交给了鸽子。   鸽子带着心脏飞落到斯凯尔身躯停放的地方,把心安放在他的身躯之中。斯凯尔复活了,重新率领部属和劳开战。   当轻扬的鸽哨传到劳和他的神只那里时,他们就停止追赶,回到山上的圣湖。斯凯尔率众尾随不舍,战事又重新开始了。在厮杀之中,劳战败身亡。斯凯尔诸神把劳的尸体抬到湖边那高耸的巨石上。为了不让劳死而复生,斯凯尔命令诸神把劳的尸体剁成碎块,然后扔给圣湖里的拉克及其精灵,还骗他们说:   “呶,这是斯凯尔的脚!”   “这是斯凯尔的手!”   尸体被一块块地扔进湖里,让拉克和他的精灵们美餐了一顿。   他就这样战胜了对手,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并在大神柯穆·卡门普斯的帮助下,平息拉克的愤怒。   劳的诸神只终于得知湖里的那个头颅就是他们的首领劳之后,就再也没去动他。如今他还露在湖面上,后来的人们把它叫做柯尔东那岛。   劳的幽灵仍然在那块高大的岩上,注视着湖面。   有时候,当地面和水里的诸神都睡着了,劳就会跳入湖中中,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怒气,拍击湖水,掀起巨浪。在狂风呼啸中,仍能听到他那悲愤的声音。   雷鸟的传说雷鸟是一只巨鸟,他的翅膀有一只独木舟的桨那么长。当他振翅高飞时,就会风雷乍起。他的眼皮翕张之间,会放出万道闪电。   他栖息在奥林波斯山的洞穴里,从不让任何人走近他的住所。如果有猎人走近他的圣地,他一闻到人的气息,就会发出隆隆的雷声,从里面抛出巨大的冰块。这些冰块沿着山坡滚动,撞击在悬崖峭壁上,变成无数的冰屑飞落遥远的山岩里。   所有猎人都禁忌雷鸟和巨大的冰块,因此不敢轻涉雷池一步。   雷鸟的食物储存在奥林波斯山一个终年冰雪覆盖的峰巅上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他以鲸鱼为食。雷鸟经常飞临海面,把鲸鱼猎回山中充饥。有一次雷鸟和鲸狠狠地打了一仗,致使地动山摇,树木也被连根拔起,在如今的波勃罗夫大草原上一棵树木都没有,那是鲸为了逃生挣扎时留下的痕迹。   发洪水的时候,雷鸟和食人鲸的战争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想用尖利的巨爪把鲸抓回山中的洞穴。但食人鲸总是一次次的逃脱。等到雷鸟再次把它抓住的时候,愤怒的雷鸟一路上双目放出骇人的闪电,双翅鼓起可怕的雷鸣,风暴四起,大地震颤不已,许多大树连根拔起飞上天空。最后,食人鲸逃回到遥远的大洋深处,雷鸟才饶过了它。   很早以前,雷鸟的女儿想嫁给一个名叫萨西莫的小伙子。雷鸟认为他没有什么本领,而且门不当户不对。于是,雷鸟想出几道难题来考考他。   “你到山上去,”他说,“把五座山顶上的雪给我拿来。”   萨西莫跑到山上,只带回一小撮雪,拿给雷鸟看,雷鸟看了,气得把小伙子臭骂了一顿……萨西莫说,“你吃吃看,就会知道这并不少。”   雷鸟吃了半天,那堆雪也不见少。他明白,小伙子占了上风。他更是生气,一怒之下把剩下的雪摔出门外,结果变成一场大雪覆盖了所有的房屋和森林。   “你还是把雪拿回去吧,”雷鸟无奈地央求道,“从哪儿来,还拿到哪儿去!”   萨西莫收拾好雪,还是那么一小撮,他把它又放回了五个山顶上去。   回来后,雷鸟又给他出了第二道难题。   “你下山去逮两只山狮来给我逗着玩。”   不大一会儿,小伙子带着两头捆得严严实实的山狮从森林里回来了。他把它们交给雷鸟。谁曾想雷鸟正想逗它们玩,它们竟然向雷鸟扑了过去,差点没把他的羽毛给拽下来。   “萨西莫,把它们都赶回山里去吧!”雷鸟说。   萨西莫一走到山狮跟前,这两头野兽就变得温驯了,乖乖地跟着他回山里去了。萨西莫回来时,雷鸟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去抓两只熊来陪我玩。”   没多久,萨西莫就带回来两个狗熊交给雷鸟。   当雷鸟去逗它的时候,两只狗熊直着后腿站立起来向他猛扑,把雷鸟吓了一跳,他忘不了山狮给他的教训,赶忙让萨西莫把它们带走。   小伙子回家后,雷鸟又对他说:   “走!跟我到森林里去,帮我把雪松的树干给劈开。”   雷鸟在树林里挑了一根又长又重的圆木,他劈开了一头,在缝隙里塞上楔子。然后对萨西莫说:   “你给我爬到缝隙里去,把它撑开。”   萨西莫照办了。谁知小伙子一爬进缝隙,雷鸟就把楔子给取出来,把小伙子夹在了树木中间。   “哈,哈!”雷鸟大笑着说,“你到底还是中了圈套!”   雷鸟心满意足地离开森林回家去了。谁知,他刚踏进门槛,就听到身后扑通一声巨响,回头一看一根圆木横躺在他的身后。   雷鸟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难题:   “你到冥国里去走一趟。在那里你会看见一个发光的球,那是冥王的属下最爱玩的一件宝贝。我要找到它做聘礼。”   萨西莫来到冥界,看见鬼魂们在玩那个发光球。于是他变成一阵烟,又化成一团雾。鬼魂盯着他不让他靠近。最后,萨西莫变成一个连鬼魂也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混进玩球的鬼魂们中间,等球滚过来时,就把它抓住,顺着通往人间的那条小路跑了起来。   这时,冥国里,变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鬼魂只好燃起鲸鱼膏做成的火把照着亮继续追赶萨西莫。如果雷鸟和他的朋友们不及时赶来搭救,萨西莫是逃不掉的。   萨西莫来到奥林波斯山下时,雷鸟和他的朋友下起了一场暴雨,把鬼魂的火把给浇灭了,鬼魂们只好停止追赶。萨西莫回到家中,把放光的小球交给雷鸟。   “小伙子,好样的!”雷鸟说,“我不为难你了,把女儿嫁给你吧。”   雷鸟把发光的小球剖成小块分赠给他的朋友们:蜂鸟、啄木鸟等佩带上,然后把余下的大部分藏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面。   每当雷鸟振翅飞翔时,我们就能看到亮光。而我们听到的雷声,就是他又在骂他的女婿了。   在人类刚刚建立起自己的家园时,狂风暴雨夹杂着从天而降的巨大冰雹一连肆虐了好几个月圆月缺,许多人因此而丧命。一部分奎纳殷特尔人迫于饥寒和为了逃避部族间为争夺仅有食物而引发的连年争战,不得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到世界尽头的这块高原上来。   冰雹把碳根、卡玛斯和桨果都摧残死了;巨大的冰块堵塞了所有的河道,无法捕鱼,洋面上的风暴常把独木舟掀翻,人们饿得精疲力尽,只好以草原上的草根度日,可怜的人们向天上的诸神祈祷,但毫无反应。   最后,那些逃难的奎纳殷特尔的首领把自己仅有的族人召集起来。大首领虽然年迈,却有着超人的智慧。年青时,他是部落里最强悍的武士。   “安静,我的同胞们,”大首领对众人说,“我们将再次向诸神祈祷。如果他不来帮助我们,那就是说,他要求我们死去。如果神的意志不让我们生,我们就应该像勇敢的奎纳殷特尔通常所做的那样,勇敢地迎接死亡吧!现在让我们开始虔诚的祷告!”   这时候,衰弱和饥饿的百姓都一声不吭地围坐在首领的身边,听从他向诸神默默地祷告。   祷告完毕,首领对百姓们说:   “现在我们等待诸神的旨意吧,他是英明而万能的。”   百姓们鸦雀无声地等待着。黑暗和沉默笼罩了可怜的人们。这时,远处传来一声可怕的雷鸣,一道道闪电划破了黑暗。那雷声如同巨大的翅膀的拍击声,从太阳升起的地方传来。大家把目光投向海洋的上空,只见一只鸟形的庞然大物正向他们飞来。   人们惊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鸟。双翅展开,比战船的帆还要大,巨大的鸟喙呈钩形,双目炯炯放光。大伙看见,他的爪子里抓着一条巨鲸。   众人一声不响地瞻视着雷鸟——每个人的心里都这样称呼这只神鸟——小心翼翼地把巨鲸放在他们面前的地上。然后,他振翅高飞,随着一声告别的呼啸,在雷鸣电闪里冲入长空,消失在天边。   雷鸟把奎纳殷特尔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人们相信他是诸神派来的,至今他们还都记得雷鸟是怎样飞来,那场持续了许多年的饥饿、寒冷和死亡的灾难是怎样结束的。草原上的那些巨大的圆石和大坑,就是那场灾难的见证,据说那巨石就是从天而降的冰雹融化后留下的。   蛇神的传说印第安人中关于蛇神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威名显赫的古塔维特,住在穆伊斯卡城,他是当地印第安诸部落中最强大的首领。邻近的许多部族首领都臣服于他。这些部落都是出于对他的极度尊敬而自愿俯首称臣的,因为古特维特出身高贵,德行超群,而且深受众望。   在他众多的妻妾当中,有一位是他最宠爱的,她不仅出身名门而且美艳绝伦。不过,由于他的过分宠信和骄纵,又从未对她采取应有的严厉防范措施,她背弃了丈夫的恩爱而与她丈夫的一位亲信私通上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妻子不贞的流言四起,传到了古塔维特的耳中。他想尽办法终于把奸夫淫妇当场抓获。按照惯例,古特维塔处死了那个奸夫,可是对于他的爱妻,却没有加以惩罚。   自此以后,在所有印第安举行的各种集会上,都会唱上一首歌,述说古塔维特的妻子是如何背弃丈夫的。这首歌不仅在宫中,而且在他管辖的所有部族里都被广为传唱。部族的首领就这样教训所有的女人,并惩办对自己不贞的女人的。   古塔维特以此来让自己那位不贞的妻子忍受着屈辱难堪的折磨,使她不得不下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她生下女儿之后不久,她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机会,悄悄地溜出宫廷,身边只带了一个贴身侍女,怀抱着女儿,一路往大湖的方向奔去。来到湖边,她把贴身侍女推落湖中,然后自己带着女儿投身入水。   当时,就连住在湖滨小屋的萨满都没有发现这事。等听到水声响,萨满(巫师)立即从小屋奔到湖边时,已经晚了,救她已经不可能了。一位巫师立刻奔向宫中,报告此事。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古塔维特立即赶到湖边。想搭救他的妻女已经没有希望了。他命令一个最有本领的巫师施下法术,命令他把妻儿从湖底下救出来。   巫师在湖面上点起篝火,然后在火中放几块扁平的石块。当石头烧得通红时,巫师把它投入水中,自己也跟着跳了下去。他在水中逗留了很久才出来,对古塔维特说他在湖底见到了娘娘和小公主。她们都还安然无恙,尽管巫师一再对她说,她的丈夫想念她,而且答应过去的事一笔勾销,永不再提,她还是不愿回来。   该图表现的是放血仪式上的情景:国王手持火炬,王后则用带倒刺的绳子划破自己的舌头放血。“她活着,”巫师说,“住在一个美丽的豪华的宫殿里,比她以前所住的宫殿还要阔气几倍,在她膝旁,蛇神正在休息。娘娘让我转告你,她和蛇神在一起很快活,因为她终于摆脱了不尽的折磨,她永远也不会回到那个令她如此不幸的地方了。她还让我转告你,失去她是你的过错。她会在那个世界里把你的女儿抚育成人,她将成为蛇神的忠实伴侣。”   这时候,古塔维特命令巫师再次潜入水,哪怕给他把女儿带回来也好。于是巫师重新施下法术,潜入湖中,这次他在水中呆了更久,最后随手抱出小公主钻出了水面,可是当他游近岸边时,古塔维特发现他的女儿已经僵死,而且两个眼窝空空的。这时候,巫师对古塔维特说:   “在娘娘耳边休息的蛇神让我转告你,还是把这个小姑娘送回她母亲那里吧,因为他已经把她的灵魂和眼睛取了出来,在我们的这个世界里,没有灵魂和眼睛的孩子,是谁也不会需要的。”   古塔维特明白,这蛇神的旨意,一切的一切都是蛇神设计好了的。他不想违背蛇神给部族带来不幸。他命巫师把小姑娘送回湖里,自个儿回宫去了。他为自己的不幸感到无比的忧伤,尽管她的爱妻曾给他带来痛苦和侮辱,他仍是爱她的。这件事在穆斯伊卡不胫而走。人们从湖的四面八方涌来,带上祭品投掷在水里,向娘娘祈福,自此之后湖边道路纵横,热闹非凡。因为他们深信,娘娘始终是伟大的古塔维特的妻子,有权赐福和降祸于他们。   还有一个不同的传说:   有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独生女。爹妈每天都让她到山上去放牧牲畜,因为除她之外,没有人来干这活。十几年过去了,小姑娘已经出落成一位漂亮标致的大姑娘了。   有一天,在一个小山顶上,她遇见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   “嫁给我吧。”他对姑娘说,而且热烈地向她倾诉自己的爱情。   这个高大、健壮的小伙子打动了她的心,她同意了。   从那以后,他们常常在山坡的密林里约会,如胶似漆。   小伙子时常让她从家里带些面汤来,你喝一口,他喝一口,吃得精光。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伙子能跑善爬,仿佛满身都是脚。他能贴着地面,把身体拉得很长,他不是人,而是一位蛇神。可是,这有什么呢?在钟情的少女眼里,所见到的只是第一印象中那位体格匀称给她快乐的英俊小伙子。   一次,姑娘对小伙子说:   “咱们快有孩子啦。如果我的爹妈知道了,准会发脾气,还要百般追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咱们先商量好,准备把家安在哪里?”   蛇神对她说:   “我住的地方有许多禁忌,最好到你家去。不过,我不能随便出现在你父母面前。你能不能在你家磨房边给我找一个角落。随便一个墙洞,里面塞点擦磨盘的破布就可以了。”   “好,我家磨房那儿正好有块空地。”姑娘说。   “那好吧,你带我去那儿好了。”   “不过,你要到那儿干什么?”   “我就住在那里。”   “怎么可以,那儿太挤了,你会不舒服的。”姑娘有些心疼。   “没关系,我收拾一下,会很舒服的。更何况为了你受点苦也无妨。现在你告诉我,你住在哪儿,是厨房还是放粮食的小屋?”   “在厨房,和我爹妈在一起。”   “你家磨房在哪里?”   “就在放粮食的小屋。”   “那么,如果我到你家,你就得到放粮食的小屋来过夜。”   “爹妈不会让我一个人在那里过夜的。”   “你就对他们说,小偷要来偷谷种,你得守在那里。记住每次磨谷子的时候,都要抓把面粉洒在洞里。我就吃这个,别的什么也不要。别让人看见我,你在墙洞里随便塞块抹布就行了。”   “这么说,你不愿意见我爹妈啦?”   “先等等吧,到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不过,你怎么可以住到洞里去呢?那地方很小。”   “别担心,我会有办法的。”   “随你便吧。”   “不过你要带我到那儿去,先把我放在围墙外边,夜里再带我去磨房。”   姑娘等爹妈出门以后,偷偷走进磨房,把墙挖大了些,好让她的蛇神在那儿休息,次日,她又上山到放牧的地方和小伙子幽会。   “我把墙洞挖大了些。”她对蛇神说,“这样可以让你舒服些。”   天黑时分,他俩一起来到姑娘家,姑娘先把情人留在牲口圈里,夜里才把他领进磨房,蛇神当着惊讶不已的姑娘,轻而易举地钻进洞里去了。   “奇怪,”姑娘有些纳闷,“我还以为他没本领钻进去呢!”   当晚,姑娘对爹妈说:   “小偷看上了我们的粮仓了,我得住到那儿去,那里放着一家人的口粮呢。”   爹妈同意了。姑娘把自己的铺盖拿到粮仓里。深夜,蛇神从洞里出来,和她睡在一起。每天,姑娘总是一个人去磨谷子,把面粉偷洒到洞里面。在出门以前,她总是用一块羊皮把洞口蒙好。她的父母谁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有个情人。直到他们发现女儿怀孕时,不由得非常吃惊,开始没完没了地盘问她:   “谁是孩子的父亲?”   姑娘总是一声不吭。他们试着单独轮番盘问,她还是什么都不肯承认。她的双亲无法可施,谁让他们只有这唯一的宝贝女儿呢?   分娩的日子到了。阵痛开始以后,姑娘的双亲守在那里,一刻也不敢离开。蛇神无法和自己的情人会面,又没吃的,只好独自搬到野外的洞里去住。   日子多了,蛇神饿得难受,便从姑娘身上吸些精血,把自己调理得肥壮光滑,皮肤也红润起来。不过他在钟情的情人眼里,还像以前一样迷人,只是发现他比以前肥了些,更有力了些。   为了不让爹妈发现那挖的蛇洞,姑娘把铺盖堵在了洞口边。   父母从自己的女儿那里一无所知,只好到邻居那里去探听。   “我家闺女不知跟谁怀了孩子,你们有没看到她跟附近什么小伙子有来往?”   “没有,没看到她和谁有来往,”他们说,有人反问她父亲,“你女儿在哪儿过夜。”   “原来跟我们一起住在厨房里,后来搬到粮房去过夜,把铺盖铺在地上。她磨谷子的时候都是一个人,从没看见有人跟她一起。”   “你们有没有问过她,为什么不愿你们守着她?”   “她说,她不愿意我们看见她分娩时的痛苦。”   这时,有人对老两口儿说:   “这事只能靠巫师帮忙才行,我们普通人猜不出来什么道道儿。”   老两口儿带着一束古柯叶子来到巫师那里,求他帮自己的女儿消灾解难。   “我们的女儿很不对劲,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巫师问。   “她怀了孩子,可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们也不知道,她又不肯讲,已经折腾好几天了,还没生下来。”   巫师从古柯叶子上看出了些眉目,对老两口儿说:   “到粮房的地底下找找看,孩子的父亲就在那儿,不过他既不是兽也不是人。”   “那么,他是什么东西?”姑娘的父母吓坏了,“难道是什么妖怪?”   “是位小蛇神,他就是孩子的父亲。”巫师掐着手指头说。   “造孽,真是造孽。”老人们悲苦万分,“现在可怎么办呀?”   巫师想了想,对姑娘的父亲说:   “好在他的神力已经在你姑娘身上耗得差不多了,把他弄死并不难,只是你的女儿会千方百计地阻拦,最好让她离村子远些。等把她支走,就喊人来,拿上铲子和大木棍,到粮房地下的洞里打死他。但千万要注意,不可以让他爬出洞来,否则,他会施展神力把你们统统缠死的。打死以后,把蛇头割下来,埋到离蛇身很远很深的地下才行。”   “好吧,就这么干。”说完,老两口儿就回家准备去了。   他们回去之后立即找了十个强壮的小伙子,准备好棍子和铲子,对他们说:   “明天等我女儿一出门,你们就到我家来,不过千万不可走漏风声。”   第二天清早,老两口儿给姑娘准备好钱和干粮让她到很远的村落里去买些助产的药。   姑娘说什么也不愿离开她的屋子。   “你们为什么要我走这么远?我不去。”她发着脾气。   “你不去,痛死了也没人管!”她的父母吓唬她。   没办法,姑娘只好乖乖走了。   当人们看着姑娘的背影消失在远山之中时,立即集中到老两口儿家中的粮房里。拿着主人分发的古柯叶,祷告完毕,便掀开姑娘的铺盖。   只见那是一个很大很深的洞里,躲着一条蛇,长着人一样的脑袋。一见有人来,立即把胖胖的身体挺得笔直,轻轻地摆动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人们一拥而上,挥动棍子和铲子,把蛇剁成几段,把蛇头扔到老远的一个山谷里。从蛇身上的残伤里流出的血浸满了洞穴。   当蛇完全僵死的时候,姑娘回来了。她飞奔到粮屋里,看见洞里满是鲜血,一切便都明白了。   姑娘大喊着:   “你们为什么要打死他,打死我的丈夫,他是孩子的父亲。”   她不停地嚎哭着,哭声传遍了整个村庄。在哭喊声中她又开始阵痛了。这回,她生了,生了一窝小蛇,一窝带着美丽羽毛的小蛇,飞走了。   玛雅人的预言   玛雅文明在经历了极度的辉煌繁盛之后,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他们创造了精确与完善得令人惊叹的历法,并在此之上,留下了玛雅预言。美国历史学家Jose ArgueIIes(何西)博士,在他的《玛雅效应》一书中论述道,据称为“族尔金”的玛雅历记载,在银河季候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5200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前2012年止。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和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地球年(即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   玛雅人认为,太阳系诸星体在经历完了这束银壁画中透露出玛雅人好战的品性。在战争中被俘获的战俘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他们在男女权贵的脚下受尽折磨后被处死。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称这个变化为“与银河系同步”,并把这个“大周期”共划分为13个阶段。何西博士在《玛雅效应》一书中,用了大量的图表来说明每个阶段的演化情况,他把每个阶段又划分为二十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20年),1992年至2012年,为“大周期”的最后一个时期,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将会被净化,包括人心也将被净化,腐败物要被剔除被淘汰,而好的健康的则将会被留下来。在“地球更新期”过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的范围,进入“与银河系同步”的新阶段。2012年12月31日,将是玛雅人的历法中预言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在这一天(冬至),太阳将与银河系的黄道和赤道所形成的交叉点完全重合,此时的太阳,恰好落在银河系的缝隙中,或者说银河系“座落”在地球上,如同为地球开启了一扇“天门”,此后,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   公元755年,玛雅的一位僧侣预言,1991年以后,人类有两个重大事件要发生:即“人类的宇宙意识觉醒”和“地球的净化与再生”。   玛雅人的文字   玛雅人,是美洲大陆最早发明文字的人,他们认为,文字是日眼大神创造的。因比,文字是神圣的。大约在公元前后,在贝登·伊察湖东北的很多大城邦之中,玛雅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便是古玛雅文。它是由很多符号和图形组成,有音阶和音符,一共有800多个符号(其中基本符号有400多个),用这些符号所构成的词汇有30000多个。著名的科潘象形文字阶梯遗址,其坡长为60米,有63级阶梯,高26米,宽约9米,每个阶梯上都刻有象形文字,一共有2500多个。作为珍贵的文物,这是所有玛雅遗址中保留象形文字最多的玛雅文字宝库。   玛雅象形文字在一些石柱、石碑和铭文中,也保存下了许多玛雅的文字。这些文字与写本中的字体不同,都是用特殊的石碑体刻成的。在现有保存下来的玛雅文写本中,文字大都与彩色的图画并列,每一个句子都附有一张图画,用图画对文字加以说明。这些文字符号,一般都写在椭圆形的框里,即有表音符号,又有表意符号,其排列一般为从上到下,或者是从左到右。还有“面形”的,只画着物像头的侧面,或是器皿、人体的一部分,如姿势不同的手臂等。   从公元328年始,玛雅人每隔20年,便要矗立起一根记事的石柱,一直矗立到公元889年为止。有学者研究,是因为玛雅人发明了“纸”。这种纸很厚,约2毫米,制造的原料是树皮。人们先是大块地剥下无花果的内皮,拿锤子捣过,再用水泡软,榨干了,最后压平,这便是造成纸了,人们便可以在上面书写文字了。   玛雅人用这种纸制成书,书一般是长约长8寸、宽6寸,折叠式的,把整部书全都拉开,一共有好几米长。书是由专职的祭司用红、蓝、黄、绿、黑几种颜色缮写而成,最后在书的上、下两面,加上一种薄木片,用以作为封皮,这样便算是装订成册了。玛雅人把书作为圣物,它主要是在祭司中流传,所以,玛雅的文字、书和写,都和祭司有着极大的关系。   玛雅的书,现存残缺不全的,只有四部文献:《德累斯顿文献》、《马德里文献》、《巴黎文献》和《格乌里耶文献》。其余的,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全部被天主教会以“异端邪说”全部进行了焚毁。   《德累斯顿文献》是一部关于天文学的专著,是占星术和宗教仪式活动的记录。全书共78页,长约36米,存于维也纳的一个私人手里,由图书收藏家伊·克·哥柴于1739年购得;《马德里文献》是一部关于占卦仪式的书,是四部书中,部头最大的一部。全书共112页,长约有73米;《巴黎文献》主要记载着占卜和宗教仪式活动,以及玛雅历法中关于“世纪”和“世代”周期的预言,现仅剩有22页,长15米,已经残缺不全。这部书原存于巴黎图书馆,1859年被法国著名学者奥戴波尼发现,1872年首次公诸于世;《格乌里耶文献》残缺更为严重,开头和结尾均已散失,全书仅存12页,1972年由美国考古学家德考公诸于世,现被纽约一家私人收藏馆收藏。   玛雅人的服饰   玛雅人的服饰比较简单,男人的服装,只是一幅手掌宽的布条,在腰际缠绕几匝,布条的两绽放着灿烂笑容的玛雅少女头,一端悬在身前,一端垂到身后。可当裤衩,也可当护腿。布条的两端,都是由他们的妻子刺绣或用羽毛编制而成的。他们的肩上,披着宽大的方形斗篷,到了晚间,便把斗篷盖在身上当作被子。而脚上,穿的是凉鞋(用大麻或鹿皮制成)。女人的装束则文雅得多,用一块双层的兜肚,系在腋窝的地方以遮盖胸部,下身穿着一条裙子。还有一件长大的袋形衣物(两侧开着口),长达臀部,只需要把两端一系,就穿上了。   玛雅人特别注重装饰,认为长尖形是最美的头型,显得人高雅富态,因为神在创造玛雅人祖先的时候,造化的就是这种头型(实际是与玛雅人在背东西时,常把绳子套在头顶有关)。为了造就这种头型,母亲在小孩刚生下来5天的时候,就开始用两块木板捆夹小孩子的头部,使头慢慢长成方尖的形状。玛雅人还认为,对眼儿是最美的眼睛,所以小孩在刚出生不久,就在孩子的两个眼睛之间,吊上一个鱼眼珠;或是在婴儿的前发稍上,粘贴上一小块向下悬垂到眉心的熟石膏,使婴儿的视力经常注意到这一点上,久而久之,就把婴孩儿人为地造成对眼。   玛雅的男人、女人,都喜欢留长发,男人们将头顶的头发剃得净光,而让四围的头发往疯里长。待长长了,便将它们编成辫子,盘在头顶,将辫子的尾巴垂在脑后。男人都喜欢照镜子,戴耳环,却不喜欢留胡子。而女人则将长发分成两束,再分成很多的小绺编成辫子,最后梳成各种发式。少女出嫁的时候,妈妈都要为女儿梳起漂亮的各种发式。小女孩儿的头发,大多梳成两条、或者是四条的辫子。   玛雅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纹身。男人们把纹身、画脸作为威武和漂亮的象征。他们在身体上刺满花纹,认为刺得越多,就越显得勇猛英武。针刺的时候极疼,随后还会溃烂化脓,痛苦不堪,这对男子是一个严酷的考验。他们还喜欢往身上涂颜料,身份不同,所涂的颜色便不同。身上所涂的颜色,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一般的青年都涂黑色,祭司的身上涂得是蓝色,而武士则是涂满红色。若武士在战斗中成为俘虏,最大的耻辱,便是涂在身上的红颜色被人抹掉;女人纹身,大都是纹在腰围以上,花纹的图案,要比男人纹得漂亮精美。她们喜欢在自己的身上涂红色,并在颜色里拌有粘稠的树脂,使其充溢着芳香,其香味经久不散。但妇女却从不喜欢涂脂抹粉,她们觉得这样不够庄重。   玛雅人的建筑   玛雅人在建筑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公元3世纪到公元9世纪,仅在贝登湖畔原始森林中方圆16平方公里的蒂卡尔城中,就有三千多座宏伟的建筑。耸立在公共广场四周鳞状叠盖的庙宇,每座之上都有突尖拱顶和栩栩如生的浮雕;矗立在大地之上的雕刻着人物和象形图画的独孤石柱;还有蒸气浴池、球场、祭台,镌刻着文字的石碑,和埋葬着大量彩陶的墓地等。   金字塔(尤卡坦地区和现墨西哥南部一带),是玛雅人建筑最杰出成就之一。它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不同的作用(除个别外,一般不做为坟墓),在塔顶上都建有神殿,主要用来观察天体(与苏美尔人金字塔作用相似)。蒂尔卡的金字塔是斜截锥体,底周长140米,40米高。塔面上有石阶,祭司们沿着石阶走上去,据说能够接近众天神,而众天神也是沿着这些石阶下访人类的。   玛雅人认为,金塔顶是天与地之连接点,所以在塔顶建有庙宇,更好地在上面观测天体、预言未来。蒂卡尔金字塔,穿破了热带原始森林的覆盖,直伸向天空。尤坦半岛东北部契琴伊察和库库尔坎的金字塔,便是融天文知识的伟大艺术建筑。   科潘是又一处玛雅文化建筑圣地。最著名的是“象形文字阶梯”的金字塔,梯级宽10米,长27米,沿阶刻有象形文字的符号。很多人对这些符号作出过解释,认为是天文记录,也有人认为是城邦的编年史,至今仍然尚无定论。   科潘还有大量的石像,很多的建筑物上,也大多刻有铭文。这里还有一个球场,全部是用石板铺就的,几乎所有的古玛雅的城市中,都有一个这样的球场,据说,球赛曾经盛行于整个美洲。玛雅最大的球场,当是契琴伊察球场,长95米,宽35米,两侧各有一道8米高的长墙,墙下搭有两个平台,是为了供人观看之用。两座墙的中间,各有一个大石圈,便是球员比赛的赛场。球员们比赛的时候,要把橡胶球投进墙上的石圈里边去。其实,这种玛雅的球赛,不是一种体育的竞技,而是一种宗教仪式。   在玛雅文明的后期,玛雅文化曾经出现过复兴,重现了一批新的城市和建筑群。尤卡坦的拉布那城,有一座著名的建筑,便是那座20米高的尖拱门。   乌斯马尔城的建筑群规模宏大,造型优美、雕刻精致,再次重现了玛雅建筑的宏伟风格,其中有金字塔、修女宫、总督府等。最著名的,当属总督府,宽阔的台基是一座长1828米、宽15538米,高1216米的高台,在上面再筑起长11882米,宽256米,高约4米的一座平台。平台之上,建起了长90多米,宽约12米,高9米的总督府,总用料在100万吨以上。府楼之上,有一道长98米,宽过3米的镶嵌着浮雕图案的壮观华美的墙饰,雕刻有150多位雨神的头像,而每一位的头像,都是由18方块石组成,所有头像共有2700方块石。整个的饰墙,共用了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石料22500块。   玛雅人居住的房屋也很有特点,屋顶上都铺着茅草或棕榈树叶。屋顶的盖成尖状,以便能够使下雨时的雨水往下流。室内用一道墙,把屋子分成了两部分,留出一条小道通向后间。前面的房间大都用作客厅,或是来客的住宿之处,屋里都粉刷得洁白,富裕人家还绘有漂亮的壁画。房屋的前面是敞开的,没有门,只低低的屋檐,便足以遮风挡雨,还能防止敌人的入侵。首领的房子与平民相同,只是后屋有一扇小门,是平民用自己的材料为其所造。床为树枝编织而成,上铺草席,被子是棉布斗篷。   乌斯马尔的修女宫,是一处四合院,中间有一个空的庭院。房屋的中部有一个大的门,门道开向庭院,门上横跨着三角形拱顶。门外三面没有门道,外墙也没有窗户。四合院里有单间,也有双套间,一共有76间,可住600到1000人,室内没有炉灶和烟囱。   修女宫,是玛雅人最为壮观的房屋。   玛雅人的艺术   玛雅人的艺术,主要表现在美术、戏剧和歌舞等方面。   玛雅人能歌善舞,连祭神也要载歌载舞。打击和吹奏乐器多种多样,还有乐弓(一种弦乐)。音阶已有五度音程,有较强的表现力;演奏时器乐、声乐、舞蹈多姿多彩,气氛热烈浓郁。   玛雅人十分喜爱戏剧,他们有专门玛雅乐队用石头搭建的演出舞台,很多的职业演员,都有很高的修养。他们演出时都要戴着假面具,遗憾的是一部戏剧作品也没有保留下来,总算还保留下来了一些剧目,如《不要脸的食客》、《卖瓦罐的人》等。此外,在预言书《契兰·巴兰》中,还保存下了一篇讲述敌人攻占契琴伊察城的史诗作品。   玛雅美术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筑。除去建筑本身的价值外,同时也表现了其他艺术,如雕刻、绘画、镶嵌工艺等的成就。玛雅人公共建筑围绕着庭院或广场排列,成为举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玛雅建筑有神庙、宫殿、金字塔、球场、观察台等。这些建筑往往组成群体,有的还有带梁托的拱顶。这种拱顶是以草棚屋顶作为原形的。玛雅的拱顶很厚重,需要有很厚的墙来支撑,也没开窗,因而建筑物内部一般都很暗,也很窄,主要的装饰在外部。   玛雅最古老和最大的宗教中心是蒂卡尔,这里有玛雅最早的金字塔和精致的木雕门楣。蒂卡简陋的玛雅工具能够创造恢宏的石建筑吗?尔的金字塔以其陡峭、高耸为特色。石刻在蒂卡尔未得到充分发展,而科潘城则主要发展了石雕艺术。科潘是玛雅前期的重要中心,有精美的高浮雕石碑和建筑装饰,还有最长的象形文字石阶。在尤卡坦半岛,乌斯马尔的建筑达到了玛雅建筑的顶峰。乌斯马尔的建筑以珀克样式为主,其中女修道院和总督宫建筑群以其严整、简练、庄严而著名。尤其是总督宫立面的几何纹镶嵌图案是最杰出的玛雅建筑装饰,这种图案极像中美洲其他地区的纺织物纹样。   玛雅人的湿壁画采用了多种矿物颜料,有丰富的色彩。它不注意立体感,但场面富有生活气息,动态表现很自由。面部总是侧面的,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博南帕克建筑物中的湿壁画是玛雅地区最完整的壁画。危地马拉高原地区的北部山区发现的彩绘陶器,也是用湿壁画的方法来装饰的。   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建筑又有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佩滕地区是玛雅的中心地带。主要的宗教中心蒂卡尔繁荣于古典时期,是佩滕样式的主要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陡峭的金字塔神庙。主要的金字塔往往高出丛林40米,阶梯斜度达70多度,足以称为“丛林大教堂”。在所有的美洲古代建筑中,蒂卡尔金字塔是最令人惊叹的。金字塔由基座、阶梯、神庙构成,往往有多层,各层轮廓线清晰,立面稍稍内倾,正面笔直的阶梯直达顶部。金字塔顶部很小,但神庙有厚重的屋顶和高耸的顶饰,使神庙产生了挺拔的轮廓,有时屋顶上的顶饰比神庙本身还要高。这种神庙内部狭小而黑暗,不能容纳为数众多的信徒,只准许君主和祭司进入。   帕伦克城位于玛雅西部地区,玛雅建筑在这里表现得更有组织性,众多的建筑组成几个建筑群。帕伦克宫殿建立在巨大的人工土台上,四面有长廊把建筑群围成一个整体,里面的建筑物把空间划分成几个庭院。宫殿的中心在东北庭院,也围成方形,四面有台阶。在西南的庭院有3层高的方塔,中间有楼梯通到顶部。宫殿结构严谨,高耸的塔楼成为这一建筑群的主体。帕伦克建筑的另一特点是显得比蒂卡尔建筑更轻快,它在减小外墙的厚度上取得了成功。帕伦克金字塔神庙都有复折屋顶,上面高耸的顶饰是镂空的网格状图案。为减轻屋顶的重量,帕伦克建筑师采用了拱状形空洞,并在后期建筑中不断扩大这些空洞。这类建筑的杰作有太阳神庙、碑文寺等建筑。碑文寺是一个巨大的建筑,位于9层高的金字塔顶端,最低的一层有65米。顶部神庙是长方形,正面有5个门,里面的三面后墙上刻满了象形文字,共650个字。碑文寺下面26米深处的地下墓室结构非常严谨,从碑文寺地下的石板下有一条狭长的通道通向墓室,这些通道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流行一种里奥贝克样式(以其第一个发现地命名)。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有着沉重的装饰,神庙立面有时处理成一个巨大的雨神肖像,带犬牙的嘴作为神庙的门,两边有高度抽象化的眼睛和耳朵。这种装饰类似中国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很多这种类型的建筑没有实用意义,如克斯普伊尔的塔内部是实心的,通上金字塔上的阶梯是假梯,顶上的神庙没有内部空洞。建筑的重点都放在立面装饰上,建筑成为纯象征意义的。这种风格的流行地区大多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技术:把橡胶放在石灰浆中,做成混凝土,这样就可以用现代模制方法来做成立面华丽而复杂的装饰纹。   珀克样式是玛雅建筑艺术的顶峰,流行于尤卡坦半岛西部的乌斯马尔、卡瓦、萨伊尔和拉夫纳等地。乌斯马尔建筑是珀克样式的杰作,属于极为成熟和理智的类型。建筑的排列有令人吃惊的现代感,长长的平石板构成建筑物的平台,宽阔的阶梯通向大建筑物;方形门沿墙面形成有韵律感的排列;墙上部突出的中楣上用砖石镶嵌成几何纹或几何化的美洲虎面具。乌斯马尔建筑是几个大的建筑群,每一群体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通常由四座宫殿排列成方形,但建筑互不连在一起,方形的四角是开放的。宫殿由成排的拱顶房间组成,设有仪式性门廊。这些建筑群的排列又存在某些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在城市的建筑中常会看见几组同建筑的轮廓线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会形成一条条很长的直线。这种样式的杰作有被称为“女修道院”和“总督府”的建筑群(名字系西班牙人根据其外形所加)。乌斯马尔“总督府”长约100米的中楣装饰由260个两种的几何化面具和104个网格回纹交织而成。这些数字代表了玛雅神历年加勒比海岸的玛雅古城——图伦。的天数(260天)和玛雅人观念中一个世纪(52年)的倍数,网格回纹隐喻太阳神。这种图案与雨神面具的交替出现象征着宇宙中时间的不可抗拒性,有节奏的循环。珀克样式最简练的典型是海龟之宫,以其中楣边缘上装饰着一排高浮雕海龟而得名。其简洁的立面、柱式中楣类似古希腊的神庙。帕克建筑还采用了新的装饰方法:立面装饰完全用石砖镶嵌,先用石砖雕刻成石雕砖,然后镶嵌到墙面组成图案。这种工程浩大而复杂,需要严格的分工和组织,反映了玛雅建筑的高度发展。玛雅雕塑以蒂卡尔和科潘的雕刻石碑最出名。石碑用整块的巨石雕成,正面往往刻上一个君主或贵族的形象,穿着华丽的服装、戴着庞大的头饰,直立,侧面和后面往往刻满了象形文字,记载历史事件和时间。蒂卡尔石碑多用浅浮雕在正面刻以贵族或武士的侧面立像,而在科潘石碑中往往表现出对高浮雕的偏好,具有高度写实和近乎巴洛克华丽装饰的人物正面而立,被周围服饰和头饰的繁缛细节刻画所包围,但人物面部却显得安详而庄严,简洁的刻画与繁琐的装饰形成强烈的对比。科潘的建筑装饰雕刻也有大量的高浮雕,近似圆雕,如球场象形文字石阶上面的高浮雕人物几乎已经脱壁而出。   玛雅人为人类留下了不可多得、精美的浮雕艺术作品。玛雅的浮雕和石碑雕像,主要是人或动物的雕像,尤为显著的是蛇的形象。总督府雨神的头像(镶嵌着浮雕图案的华美墙饰,上有150个雨神头像),雕刻得极为精致,每个头像上的眼、耳、鼻、舌及牙齿齐全,栩栩如生。雕像中的人物,由简单到细致,甚至雕刻出极为复杂的场面。如:玛雅王端坐于宝座之上,两边站列着大臣贵族,有士兵把战俘押到面前等,作品的表现力极为丰富。   18世纪中叶被发现的帕伦克城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外的装饰,都是浅浮雕,浮雕中有象形文字、宗教标志、人形神像,和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场面。雕刻的手法细腻、娴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杰出的艺术作品。   石板浮雕常出现在玛雅的建筑和墓室中,大多为浅浮雕,如在帕伦克北部的建筑中的石板浮雕饰板。这些浮雕虽然刻得较浅,却具有很强的体积感,人物形象通常都是正侧面,刻画极为写实,面部和手的细节表现得很优雅。有的小型石饰板表现更为生动,人与动物挤在一起,不同的动物交相混杂,甚至还有依偎在一起的裸体形象,刻画得既写实又夸张,还富于装饰性。石板浮雕的另一杰作是碑文寺地下墓室的石棺盖板浮雕,表现的是坐在地魔头上的一个神像,他身上还长出生命之树。   在建筑装饰中,大多数雕刻是石灰泥雕。在帕伦克和许多城市的建筑外墙和房间内部装饰着石灰泥雕,和雕像比更接近高浮雕,人物面部近于圆雕,凸出的鼻子、张开的嘴、突出的牙齿,都与圆雕的处理手法相同。在帕伦克地下墓室里还发现了两个石灰泥圆雕头像,其中一个特别精采,以其高度的写实性达到了玛雅雕刻的顶峰。   画面右侧坐者帽檐上所插毛笔表明其画师身份,很可能是自画像。玛雅彩塑陶像特别多,在尤卡坦西海岸的海纳岛上有大量发现。这些陶像是作为陪葬的器物,有的握在死者手上,所以尺寸很小,不超过30厘米高。但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有各种人物和大量细节的刻画。这些小陶像很有表现力,不论是脸部还是整个人物形态都显得富有生活气息,仿佛是生活中的速写。同时这些人物又具有庄严的外表,除尺寸太小外,完全具有纪念碑的性质。其中还有成组的雕刻,如主人与仆人、母与子,还有留胡须的老人、矮子和驼背等形象和大量的动物形象。   玛雅的壁画,有很多是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反映的是当时的生活场面。有古战场的战争场面,有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及各种鲜活生动的不同姿态。墨西哥南部乌苏马辛塔河上游的“波南帕克神庙”(1946年发现),被称作是壁画之宫,画厅高约7米,总长16米,色彩艳丽。有祭祀、贵族仪仗、战争凯旋和庆祝游行等场面。这些都是公元8世纪的作品,其构图严谨、造型逼真、技巧高超,为世界壁画艺术之珍贵的宝藏。   玛雅壁画在很多地区都留有一些残片,如蒂卡尔、帕伦克、尤卡坦半岛等。但完整的壁画仅有西部玛雅地区的博南帕克。这个小城的1号建筑完整地保留着3间房的壁画,其内容包括仪式、战争、凯旋及杀祭的场面。这些壁画表现出一种神韵和技巧,庞大的场面多样而统一,人物的表现如胜利者的骄傲、失败者的绝望、贵族的威仪和武士的勇敢等都刻画得异常生动。色彩千变万化,明亮的橙色、黄、褐以及发光的红、绿、深蓝交织在一起,加上平涂的方法,使这一壁画对于现代人具有很大的魅力。   古典时期的玛雅人还创造了几乎可与希腊瓶画比美的陶瓶。玛雅人的陶瓶、陶盘都未用陶轮制作,而用古老的盘绕法做成。但陶器造型仍具有轻巧、优美的特点。陶瓶以圆柱形为主。花瓶装饰分浮雕和彩绘两大类。浮雕中有人面高浮雕,也有较平的浅浮雕,刻上武士或祭司的形象和象形文字,并涂以色彩,这种浅浮雕类似石板浮雕风格。彩绘是在红底上绘以白色图案或白底上绘以红色图案。装饰面的内容包括玛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常用的颜色为赭石、赤褐、红、黄,轮廓和细节的表现都很熟练。   在佩滕地区西南部,有一种很大的丧葬用瓮玛雅花瓶上的雕刻图案,上面装饰着高浮雕的太阳神的脸、美洲虎面具、鹰嘴等,效果近似圆雕,使雕器具有了雕刻的意义。来自西部蒂帕地区的陶火盆,装饰着一个从地魔口中出现的高浮雕太阳神像:青玉面具,随葬品。交脚而坐,动态与佛教造像极为相似。   玛雅面具多用于丧葬,玛雅人有给死人戴上玉石面具的习惯。面具一般用玉石镶嵌而成,并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可能是按死者的相貌做成的。眼睛有时用珍珠贝和黑曜岩镶嵌而成,并在黑曜岩的眼珠上画上瞳孔。玉石面具在一些玛雅墓葬中都有发现。   金银制品直到11~12世纪才出现在玛雅人的艺术中。最早的金银制品来自尤卡坦奇琴伊察的“圣井”,这是玛雅人祭神的牺牲之井,里面有玛雅人的金盘子和精致的铜铃。金盘子用凸纹的方式来装饰,表现了托尔特克人与玛雅人的战争,高潮是挖出一个俘虏的心脏来祭神的场面。   玛雅人的天文历法   印第安人在天文历法上,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惊人的成就。这和印第安人的农业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美洲的希腊人”美称的玛雅人,他们最早的建筑,就是天文台。他们借助简陋的工具(一种安放在木架上的玉石管),凭肉眼观测宇宙星空,便已较准确地预测出了日、月食的时间,掌握了金星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巨大的石板镌刻,记载着他们对天文观测的辉煌成就。   玛雅人和天文有密切关系的建筑是金字塔。有很多的金字塔,就是观察天象天文台。金字塔建筑的方位、构造形式,都同星球的运行、以及季节有关。如库库尔坎金字塔(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四面各有91级台阶,通往最高处圣堂是一级台阶,台阶数正好365级,暗合一年中的365天。石阶的两边是边墙,朝北的两面边墙下端是雕刻的巨型蛇头,每年的春分、秋分时,夕阳下便会出现“蛇影奇观”。当每年的3月春分日,太阳朝正西方下降,北面墙上的光照部分棱角渐渐分明,阴影便从上到下由笔直变成波浪形,好像是一条巨蛇,正从塔顶游向大地,玛雅人认为这是“长羽毛的蛇神”将为他们带来雨水,于是,播种的季节开始了。经过漫长的夏天之后,在九月的秋分这一天,这一奇观恰好结束,人们认为“长羽毛的蛇神”离开了人间,意味着雨季结束了,时令开始进入旱季。   “蛇影奇观”,充分显示出玛雅人的聪明智慧,对天文准确的掌握和计算的精妙。   玛雅人在对天文的研究中,经过对太阳和星辰的长期观测,发明了历法。玛雅的历法共有四种,即:玛雅历、太阳历、太阴历和金星历。   玛雅历一年中分为13个月,每个月为20天,全年只有260天;太阳历每年分为18个月,每月也是20天,在年末的时候,要外加上5天,全年整满365天。每一年,都是从冬至日升始计算,每月都有一个名字(均与农事的季节相关),如:楚思(播种月)、摩尔(收割月)等。   太阳历属于玛雅人的生活历法(已达到相当玛雅民用历法19个月分的专名高的水平);太阴历一年为365天零8小时(公元765年,方圆500公里的祭司汇集科潘,交换各自对天象研究的数据);金星历是玛雅人通过对金星的长期观测,测出在地球绕太阳转行8圈(8年),而金星正好绕行5圈(5个金星年),然后就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他们用2920(8年)除以5,便得出金星一年(绕太阳一圈)为584天(现代科学家计算为58392天,与之相差72分钟,即每月相差6分钟,每天相差不到12秒)。   玛雅人的数学   印第安人在数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的建筑、天文历法,都是要经过精密的计算,才能达到其惊人的准确。玛雅人是取得数学成就最高的印第安人,他们在数学上的最大成就,是使用了“O”这一概念,这要远比欧洲人早700至800年。他们发明了“二十进位”计算法(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进位法),但是,当第二位进到第三位时,就变成了“十八”进位(可能与他们的一年18个月有关)。玛雅人有3个记数的符号:点(·)、横(-),和一个椭圆形的符号。一“点”等于1,一“横”等于5,一个椭圆形符号等于二十进位。运用这3个符号,能够写出任何的数字。如:下面一横上边两点,读7,下边两横上边四个点,读作14等。   玛雅人的风情习俗   玛雅人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样,食用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他们已经领会了一套独特的加工方法。玛雅的妇女,常常要在头天的夜里,就把整个的玉米棒子(带着包紧玉米叶子)放到石灰水中浸泡。待早晨醒来,玉米经过一宿的浸泡,已经被泡软,甚至已经被烧得半熟。这时候,她们便要剥去玉米叶子,把玉米粒从玉米棒上弄下来,用石磨辗碎成浆后,再煮成粥当早餐。把早餐剩下的,再加上水,当饮料喝。他们也把这玉米浆,制成团块的饼子。吃的时候,把它先放到一个瓢形的果子壳里,用水化开,就可以吃了。这种团块,易于保存,而且能保存很久。在出外劳动、打猎、旅行的时候,谁都可以带上当干粮。她们还把玉米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做成不同的各种食品:她们把玉米浆,加进一种从可可中提取的油质的东西,可制成一种香醇的饮料;还把玉米浆和磨碎的可可加在一起,制或一种发泡的饮料。炖蔬菜加鹿片肉,是玛雅人的家常菜。   玛雅人吃饭的时候,要男人先吃,然后妇女和小孩再吃。诺加布(乌斯马尔遗址附丘)的玛雅人聚居点,吃饭实行集体分配制度,饭菜做好后,每家都要派人去领,先男人,后妇女,最后是孩子。   玛雅人喝酒疯狂,凶得很,常喝得酩酊大醉。他们的酒,是玛雅人一种特制的酒,酒味浓烈,是用蜜和水,再加上一种专门酿酒用的树根酿制而成。喝酒的时候,几个人(一般是2到4人)坐在一起,待酒喝到浓时,便开始跳舞助兴。有专门斟酒的人,大家喝酒的时候,他只能斟酒但不能喝酒,只能是在大家全都喝完之后,他才能喝。一个人自斟自饮,直到烂醉如泥。   玛雅人的婚丧嫁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   玛雅的女儿,从小就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教育,并有严格的行为约束:走路时若是遇到男人在经过他的身边时,便要侧转过身体,避让到路边,等待那男人过去。若是女玛雅夫妇雕像人在给男人斟酒的时候,斟完了酒,也要扭转过身体,等人喝完。女儿要循规蹈矩,往往母亲便是女儿的榜样。如果女儿的行为稍有不端,母亲便进行责骂惩罚,有时候拿鞭子抽打,打得女儿羞愧难当,泪水涟涟,求饶不止。如果出现通奸,奸妇则要被人绑上当街示众,使其羞辱不堪,丈夫也会将她抛弃。奸夫则要交给奸妇的丈夫来惩罚(如果能够得到饶恕,还可以得到自由),由奸妇的丈夫,举一块大石头,在很高的地方砸烂他的头,将他活活砸死。   玛雅的女人极注重贞洁,即是被俘,也坚决守身如玉。西班牙人入侵后,抓了很多漂亮女子,她们都以死相威胁,决不允许任何人玷污自己。   玛雅人有早婚的习惯,一般是男子18岁、女子14岁就要结婚,一夫一妻。婚事都是由父母包办,由男子一方托媒人前去提亲(由女方父母主动提亲被认为是不体面;若是男子自己求婚,也被视为有失尊严)。如果双方都同意,男子一方要付聘金,而女方的父母,则要为女儿准备嫁妆。   结婚要实行“婚役”。婚礼要在女方家举行,人们都聚集在女方家里,举行盛宴,婚宴热闹非凡。婚后,新郎便要住到女方家(5年)劳动生活。如果男子表现不好(不爱干活等),岳父看不上,便会被赶出门去,不再承认这门婚事。如果生活了5年,丈人家满意了,才允许丈夫把妻子领回家去。   玛雅人都盼望儿女成行,多子多福。没有儿女的,或少儿缺女的,都向神供奉祭品,求神灵赐给儿女。   玛雅人若是死了,人们往往要在死者的身边放些石子,当作阴钱;但死的若是贵族,就要以东西和人作为殉葬。埋葬在帕伦金字塔的是个酋长,戴着玉石的面具,头戴王冠,身佩胸饰、项链、玉珠儿,手戴着玉戒指、玉珠手镯。   玛雅人的宗教信仰   玛雅人最崇拜的神,有天神、地神、玉米神、雨神和战神。这些神,都主宰着人的农事和现世的幸福。天神“伊察姆纳”,是玛雅人崇拜的最高神,也是祭司的保护神,他创造了玛雅的文字和科学知识,地力之神“伊什切尔”是他的妻子。土地是玛雅人的命根子,所以他们非常崇拜土地的保护神“恰克”。东、西、南、北,都有恰克神,方位不同的恰克,颜色也不同。东方的恰克神是红色的,西方的恰克神是黑色的,南方的恰克神是黄色的,而北方的恰克神则是白色的。   玉米神玉米神是农人最崇拜的神,他是一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形象的“尤姆卡什”;死神“阿赫·普契”,则是一具令人恐惧的骷髅;战神“卡库帕卡特”,是军事贵族们的保护神。玛雅人的商业非常发达,还有很多的可可种植场,他们都崇拜商人的保护神“埃克楚亚赫”。   玛雅人认为,有四位天神“霍布尼尔”、“坎齐克那”、“萨克基米”和“霍桑埃克”,他们每年一轮(后来变成20年一轮)地统治着世界。整个宇宙有十三重天和九重地,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一棵“宇宙树”,围绕着宇宙世界中央的一棵绿树。每棵“宇宙树”上,都住着一位恰克神,每位恰克神都有一个大水罐,当他们倾斜水罐倒水的时候,便形成雨。宇宙中央大树的绿荫下,有一座美轮美奂的天堂,天堂里住着一位天堂之神“伊什塔布”。和天堂遥遥相对的地方,有一座地狱,人死以后上升进天堂,还是坠下地狱,取决于他一生中所做所为,也取决于他生前的社会地位和死亡的方式。他们认为,整个世界要经历几个时代,当人们的道德标准低下、人灵魂变坏的时候,这个时代就要结束。   商旅的保护神——北极星神。玛雅人有一个专职的宗教祭司集团,他们主要负责节日礼仪,施行圣礼、占卜和预言。他们日常里诵读经书,对贵族们进行劝告,并回答解释一些贵族们提出的问题。他们还培训一些小祭司,教他们领悟各种学问和礼仪,规定他们的职责,并教育他们如何去做人的楷模,然后送他们去一些小城镇去主持祭祀。他们还把自己的儿子和贵族的次子,从小便加以培养,教他们历法推算、医学、阅读经书,使他们成为祭司集团的继承人。高级祭司称“阿金迈”或“奥坎迈”,他们极为富有(接受贵族和城镇居民的贡纳和祭品),受人尊敬(只有他们才能与神灵沟通,并为人向神灵祈祷)。   祭司蜡像“契兰”是专门负责把神对人的答复告诉人的祭司,他们备受尊敬,人们常把他们抬在肩上。“恰克”有四位,他们专门负责协助祭司完成祭祀仪式。“科纳姆”是官员,有两名,一名专门作剖开用来祭奠的活人胸膛的;另一名要从军事首领或立有战功的人中选出。他们任期三年,享有很高的荣誉。玛雅人还有医师和巫师,他们主要给病人疼痛的地方放血治病。玛雅时期的宗教很兴盛,顶端建有庙宇的金字塔,星罗棋布。这些金字塔,都是玛雅人举行宗教活动的仪礼中心。玛雅的许多大城市,都是当时的宗教城市,如危地马拉的基礼瓜城,尤卡坦半岛南端的科潘。当时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工匠艺人,如雕刻各种石像、木像和焙制陶器的,为庙宇描绘壁画、天顶的,以及缝制祭服的裁缝等。   玛雅人建有公共的庙宇,是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贵族和富人们都在家里设有祷告室,供有神像,常供着祭品,并进行祈祷。被崇拜的偶像,有石头的、木头做的,也有泥制的,以木雕的最为珍贵,往往都被作为传家之宝。玛雅人也崇拜契琴伊察的泉水,他们去那里奉献祭品,进行朝拜。在朝拜的路上,要是遇到了被废弃的庙宇,也要进去燃烧树脂,祭祀祷告。   在奴隶社会的玛雅人祭祀中,最悲壮的,是“人祭”节。被祭献的活人,有的是奴隶,也有的是他们的孩子。这种祭祀,是祭司要根据灾祸的大小来决定。待“人祭”节到来的时候,庙宇人员、祭司们都要先进行斋戒,被做为“人祭”的,要在节日之前,被祭司带着,边走边舞地走街串巷。   到了“人祭”的这天,作为“人祭”的人,便要被全身剥得精光,然后要被涂抹一种蓝色的颜料,涂遍全身,还要再给他戴上一顶纸帽子。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也都要身上佩带着弓箭,围绕着做“人祭”的人和木桩一起舞蹈,一边舞着,一边把“人祭”高高地捆到木桩上,人们继续注视着他并围绕着他跳舞。这时,身穿祭服的祭司,攀上柱子,用箭一下刺进他的阴部,便迅速地下到树底,接着淌下来的血,不住地往自己的脸上涂。接着,他向跳舞的人发出了信号,人们便一边舞着,一边在走到牺牲者的面前,拉弓搭箭,朝预先已作了记号的“人祭”心脏处射箭,牺牲者痛不堪言,直到被乱箭射死,算是祭了神灵;有的时候,要把作“人祭”的人带上一个圆形的祭坛,由恰克抓住他的腿、胳膊和手,刽子手的“纳科姆”,手拿尖刀,一下猛刺进他的左肋里,接着把手插进他的胸膛,掏出一颗血淋淋还在跳动的心脏,放到一个盘子里,端给祭司。祭司便用鲜血,涂抹着偶像的脸。然后,祭司们把牺牲者抛下台阶,神职人员便剥掉他全身的皮肤,除去手脚,把人皮披到祭司的身上。人们便围绕着祭司开始跳舞,牺牲者的尸体便被埋到院内,也有的被人吃掉。若牺牲者是战俘,主人就要拿着他的骨头挥舞着欢呼,以示胜利。“人祭”是一种极为残酷的祭祀,从这种残酷的仪式中,能够看出这种宗教的变形,和玛雅文明走向毁灭的必然,也能够体会到后来玛雅文化神秘毁灭的必然。   阿兹特克文明   从部落联盟到国家雏形   阿兹特克人,原来是居住在墨西哥西部的一座海岛上,大约从8世纪的中叶起,开始逐渐地向墨西哥谷地进行迁移。13世纪末,阿兹特克人开始崛起,并与1326年在特斯科科湖西部的一座沼泽岛屿上,建立了他们的都城——铁诺奇蒂特兰城,这便是后来的墨西哥城。   此图描述了墨西哥城的征服者西班牙人科尔斯特来到特诺奇蒂特兰古城时的情景阿兹特克人最初是聚族而居,部落里有很多的氏族,氏族的首领是族长,各族长有族长会议,形成部落,部落酋长领导族长会议,实行民主管理。每个部落的议事会,都有不同的组成。有的议事会人数众多,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有的部落议事会人数比较少。如铁诺奇蒂特兰部落的议事会,最初成立的时候有20人,到后来只有4个人,而且都是酋长的亲近,只有在特别重要的时候,才能召开。   14世纪末期,铁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等三个部落结成了联盟,合力摧毁了阿茨卡波察城,成为墨西哥盆地一股最为强大的力量。阿兹特克人是这个联盟的盟主,三个部落权力平等,联盟的行动,要由三个酋长开会决定。分配的战利品,也是根据各部落派出的兵力多少来公平分配。   1428年,伊茨夸特尔任首领,在他的率领下,不断地征战,铁诺奇蒂特兰的财富不断增加,土地日益扩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铁诺奇蒂特兰城大量地建造房屋、庙宇,把湖岛和水外的陆地连接成一体。修筑堤坝,在上面留有多处缺口,并在缺口架设吊桥,以御外敌。   1440年,伊茨夸特尔的儿子豪特苏马一世继位进一步对外征战,往南征服了莫雷洛斯格雷罗等很多的城镇,向东征服了韦拉克鲁斯和普韦布拉部落,铁诺奇蒂特兰城进一步扩大,并修建了两条巨大的淡水通道,通向西岸,这座城市已经发展成一座雄伟壮丽的都城。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发展到近30万,成为当时美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城北,修建了巨大的贸易市场,用于交易货物和买卖奴隶;在城内,修建了40多座神庙,还有很多白色和红色的古屋,这些都是贵族的房屋。还修建了很多的金字塔,最大的一座,修于1487年,气势雄伟。   1516年,因蒙特苏马二世拒不承认特斯科科墨西哥教堂旁边的考古现场出土了大量阿兹特克时期的珍贵文物,目前仍在清理挖掘中。部落会议提出的继承人,而坚持要由他提名,从而引起特斯科科部落的不满,出现骚动,使部落联盟瓦解,统治者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国家的雏形正在形成。   到16世纪初,铁诺奇蒂特兰的首领蒙特苏马其实已经成为阿兹特克各部落的“王”了。阿兹特克人的最高首领“特拉卡特库赫特利”,形式上为选举产生,实际上已经是由一个有权势的家庭范围内进行世袭。有五个主要的王,负责掌管各部落,蒙特苏马则是王上之王,所以在他的名字的后面,要加上一个“西”字,以示尊严和敬意。他的整个名字,则代表一种庄重、严厉、权威、令人敬畏,还蕴含着盛怒和忧愁的意思。   蒙特苏马有了一种近似皇帝的味道,豪华显赫,受人崇拜。每天早晨,文武百官要到王宫上朝。他们必须在大厅、走廊里等待召见,任何官员都不能擅自见驾。当他们被召见时,必须要身着披风,脱去靴子,低头弯腰地显出极为谦恭崇拜的样子,绝不能看蒙特苏马王的脸。王下令时,只是不断地启动嘴唇,而由秘书传递话音。蒙特苏马王用膳,也有复杂的礼仪,食品丰富、考究,餐具漂亮精美。“王”之下,还从少数贵族家庭任命祭司、收税员、审判员、书记员、警务员等一大批公职人员。若蒙特苏马王出外巡视,仪仗极为隆重。他坐着大臣们抬着的金轿,群臣们在前开道。所有的随从,都必须低首前行,不能目视着王。仪仗队的最前面,一位大臣手持着三根细直的权仗,这意味着王的亲临。所有的行人,都要站住低头,唱歌颂王的赞歌,一直到仪仗队远去。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公有,不能买卖和租佃。每个家庭都分有土地,这些土地都有世袭的收益权。若是土地不足,可向邻近的氏族进行租佃;如有土地两年不种,便由氏族收回,分给别的需要土地的人家。各家族除了耕种自己分得的土地外,还要耕种部分直属于王的土地和公众机关的土地。这种土地有四种,在地图上标有深红色和红色。深红色的土地,是王的土地,这些土地是由王直接控制,主要用于王的一切支出,并赏赐有功的贵族和武士。标有红色的土地有三种,主要用于军事、维修宫殿和维修庙宇、宗教崇拜仪式,和维持僧侣阶层生活等。属于氏族公有的土地,在地图上标有浅黄色。   随着战争和贸易,很多土地被赏赐给了贵族,并由他们的子孙世代继承,这已经是土地私有制的萌芽。   阿兹特克人在西班牙入侵之前,已经分化为两种人,即自由民和奴隶。奴隶是地位最低的阶层,他们主要来源于战俘、罪犯、债务人员或买卖,被用作祭神、劳动力或买卖。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他们的脖子上都拴着一根长棒,境况恶劣,在法律上没有任何地位,若被杀死了,杀人者只需要向奴隶的主人赔偿。若是杀死了自由民,便要被杀死偿命。   自由民中也有很多清苦的农民,他们全部的财产只有一身破袍子,一块睡觉用的席子,还有几个煮玉米用的罐子和一两块辗玉米用的石头。他们耕种着自己的一块地,果实也大多要被贵族征走。另外,还要替王和一些供养军队的土地一年到头无偿地进行耕种、收获。一些被征服部落的农民,他们比一般自由民的境遇还要差,不仅大部分劳动果实要被贵族征走,还要准备金银、披毯、蜂蜜、石灰、木材、蜡等向上纳贡。契约规定:每隔40、60、70、90天便要向贵族纳贡一次。如果交不出贡品,便要被贩卖到集市上变成奴隶。   贵族分为统治者和一般贵族。贵族有特权标记,他们的土地由农民耕种,还要征敛贡赋。其财产受到习惯法保护。   阿兹特克人还分化出一部分“波契特克”。他们翻山越岭,走过沙漠,穿越大海,把宝石、金银、瓶罐、香炉及各种羽毛、兽皮等带到各地,并参与市场的奴隶买卖,成为商人。   阿兹特克人的氏族制度正在瓦解,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分化加剧,奴隶制产生,国家已经初具雏形。   阿兹特克人的农业   阿兹特克人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样,主要是靠种植玉米为主要食物。同时,他们还种植蚕豆,种番茄、甘薯、可可和棉花。   霍奇米尔科的一处田园风光,图为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浮园耕作法”,湖田之间水道纵横交错。由于土地的不足,他们发明了“水上浮动的园地”,用以进行扩大种植。这种“水上浮动的园地”,是在水上建立的一种种植基地,他们首先在水里打上木桩,再用树枝和芦苇编成轻便的排筏,从湖底挖出淤泥,掺和进一些泥土,厚厚地糊在排筏之上。待把很多这样的排筏,连接在一起,固定到水里的木桩上,这样便造成了可以种植作物、蔬菜和花卉的“水上浮动园地”。他们的都城铁诺奇蒂特兰,就是以一个小岛为中心,在周围建造起大量“水上浮动的园地”的地方。   阿兹特克人已经开始大量地伺养家禽,如鸡、鸭、鹅、狗,还有火鸡。靠近森林的男人,他们用弓箭、投枪(投矛器)等猎具进行打猎;而靠近水边的人,则普遍地进行捕鱼。   阿兹特克人的手工艺   阿兹特克人居住的地方,出产陶土、燧石和黑曜石等矿产,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制作陶器、纺织棉纱和布匹。随着集市的形成和扩大,一些人开使专门从事手工制作,做出的物件当作商品,用于集市的交换,农业和渔业、手工业的分工,正在逐渐地形成。女神特拉泽特奥特生产雕像,她矛盾的性格中包含了阿兹特克人对于女性自相矛盾的态度,她们作为生命的创造者受到尊敬,但也被视为毁灭者和不法之物。   阿兹特克人用燧石、玉髓和黑曜石打磨成刀子,再拿橡胶包裹在刀把处晒干,制成刀柄。黑曜石还可以磨制成刮刀、箭簇和枪矛锋利的尖头;他们还把黑曜石磨成锋薄的剑片,镶嵌在木制的宝剑上,造出非常锋利的武器,连各种石斧,也都是经过了精心的研磨。他们还用黑曜石打磨成能够照人的镜子,在石刀上安装上木制刀柄,上面镶嵌着绿松石和贝壳,作祭祀之用。阿兹特克人,已经学会了冶炼铜,在冶炼中加入锡冶炼成青铜,并用铜来锻造铜斧、铜钵和铜矛。他们开始懂得用黄金打造首饰,并用来制造装饰品。   阿兹特克人的制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陶轮和陶坯都是用手工制作,制出的陶器,表面都有不同的花纹,褐底黑纹是阿兹特克人陶器的主要的特征。他们最初的陶器上,大都是些雕刻的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到后来便越来越丰富多彩,花、鸟、鱼、虫,千姿百态,极为灵动鲜活。阿兹特克人的彩陶,以特拉斯卡拉和齐卢拉最负盛名,能够远销到铁诺奇蒂特兰的南部,和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妇女们用棉花和龙舌兰作为原料,进行纺织和刺绣。她们用矿石和植物制作染料,用来染布和绘画。其中有一种红色颜料,是用胭脂虫制成的,这种胭脂虫寄生在仙人掌上,她们便开始大量地培植仙人掌。她们用珍贵华丽的羽毛,经过精心的设计后,缀贴、镶嵌成一种饰物,用于各种礼仪、祭祀和各种仪仗;他们也把它做成装饰戴到头上,或者用来装饰武器,以示其珍贵豪华。用华丽羽毛做成的这种装饰物品,极为坚固结实,工艺精良,虽历经数百年之久,仍是光彩鲜艳。都城铁诺奇蒂特兰有一条繁华的街道,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羽毛制品,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盛名远播。   阿兹特克人的商业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的集市贸易已经非常的活跃。那时阿兹特克人还没有货币,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是一种很原始的贸易方式。铁诺奇蒂特兰附近有很多广场,这些广场都是贸易的集市场所。铁诺奇蒂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六千多人。其中交易的货物丰富多样,有各种金银珠宝、石器、骨器、木器、贝壳、羽毛、铜、铅、锌和粮食、蔬菜、水果、蜂蜜、酒、糖,还有席垫、木炭、火盆、陶罐、陶壶、花瓶、鸟皮、兔子、狗等。   铁诺奇蒂特兰都城有好几条著名的贸易大街,其中有一条专卖各种猎物、包括各种皮毛的大街;还有一条专卖各种草药的大街,街两旁有很多专卖药品、药水、药膏的店铺;还有的大街可以餐饮、洗头理发,还有很多专门经营食品和蔬菜的店铺,贸易场所在逐步地走向规范、专业化。   市场秩序井然,所有的物品都按统一的方法买卖,并设有专门的仲裁机构,有20多人专职负责解决发生的各种纠纷;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商业街上巡视检察,防止各种欺诈,监督买卖,商业活动十分的繁荣。   阿兹特克人的神话   铁诺奇蒂特兰城的传说在墨西哥的国徽上,还印有一个阿兹特克人美丽的传说,那是一只鹰,在吞吃着一条蛇。相传,阿兹特克人的部落神,是战神威济波罗奇特利,战神的母亲一共生了400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战神的母亲成了寡妇。有一天,母亲在一块圣地上,拾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小玉球,便顺手揣进了怀里,回去后便怀孕了。她的400多个儿女们,都非常地气恼,商量好了,要待婴儿一落地,就立刻把他弄死。母亲知道了,看着自己一日大过一日隆起的肚子,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孩子在肚子里大声地对她说:“妈妈,不要害怕!”那孩子生下来后,竟是一个全身盔甲的武士,他一落地,便搭弓射箭,把准备着要将他杀死的哥哥姐姐们射得四散奔逃(这个故事寓意:母亲是大地,战神是太阳,姐姐是月亮,而哥哥们是满天的群星。太阳一出来,便将月亮和星星们撵得无踪无影)。从此,居住在岛子上的阿兹特克人,便跟随着战神,不断地发动战争,因阿兹特克人用人祭的方式来滋养他们传说中的太阳神,在太阳神庙上杀死了无以数计的牲灵来祈求太阳的正常运转,以确保宇宙不灭。为战神需要战俘的血和心脏祭奠,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生。后来,战神对人们说,你们不要再四处飘泊了,去寻找你们定居的地方吧!你们如果在什么地方,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正在吸食一条毒蛇,那就是你们将世代居住的地方。阿兹特克人按照战神的启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地四处寻找。终于在1248年,阿兹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的西岸,看到了一只站在仙人掌上,正在吞吃一条毒蛇的鹰,他们便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在这湖畔安居下来,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园,这就是阿兹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西部沼泽岛上建立起的都城──铁诺奇蒂特兰城(墨西哥城的前身,是山水之石的意思)。所以,后来人们把阿兹特克人创造的文明,称为“仙人掌旁的文化”。   世界的主宰有一次欧阿拉老头到瀑布附近去捕鱼,但忘记给家人交待自己的去向。天渐渐黑了,沉沉的夜色笼罩了寂静的万物,老头还没有回家,他的女儿很有些担心,便决定去找他。不过,她也忘了给家人作个交待。   她独自一人向河岸走去。这时,月亮从云层探出头来,把银灰色的光华像雪片一样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在他那水银般冰冷冷的光束下,一切都变得明亮起来,就如同白昼降临一般。姑娘席地而坐,仰视着无垠的天宇。忽然,她感觉一道阴影从月亮中走了下来,飞速降临到地面上。就在这一刹那,梦神轻轻地笼住了姑娘的双眼……就在那天姑娘走后不久的夜里,欧阿拉就回到了家中。他是怕女儿担心,才尽快赶回来的,可哪里还有女儿的踪影呢?他不由得担心起来。就在万分着急的时候,忽然想起久已不用的巫术。于是,他开始静坐施法,如入梦境,想从中探寻出女儿的踪迹。可映入眼帘的,只是些模糊不清的阴影,时聚时分。老头深怕什么跑掉了似的,急忙抓起一小撮古柯叶炼制的粉末吸入鼻中,往嘴里塞进烟叶继续加大法力。这次,他的面前出现一个男人的影子,正从地面向空中飞腾。老头伸出双手,想把他抓住,可是眼睛却被什么东西挡住,身体就如同一把割过的草,倒下了。   心脏是阿兹特克族人重要的象征。此石制心脏红绿交杂,表面打磨光滑,可能是挂在脖子上的坠饰。当他苏醒过来,四周又是一片混沌。欧阿拉下定决心,要靠着自己的本领,不分日夜去寻找女儿。   梦神使姑娘恢复了精神,她沿着河岸继续往前走。天色已黑,她登上一座高山。从山顶上还可以看到正在下落的月亮。月亮的余辉在姑娘的眼里闪着火星,她觉得很累,很快又昏然入睡了。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了一个男孩,日后成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她记得这孩子遍体都是透明的。   清晨,山涧里流水的冲击声又把姑娘唤醒,她张眼四望,不由得吓了一跳,波浪正从四面八方向她涌来。在河的下游可以望见一个小岛。姑娘往那里拼命游去。已经离小岛很近了,偏巧这时一条巨鱼从河底浮出水面,一张嘴就把她吸到肚子里去了。不多久,大鱼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到岸上,又游到水里去了。在陆地上,姑娘吃惊地发现肚皮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她用手压着伤口,一点也不疼,但觉得肚子里空空的。   水还在不停地往上涨,小岛差不多快被淹没了。姑娘想爬到树上,但感力气不支。这时,正好一只红脚隼落在了附近的一棵树上。   姑娘便求他帮忙,红脚隼说,“我给你一点神药,把它抹在身上,余下的全吃了!”   姑娘照着他说的做了。没等她把余下的药吞进腹中,她就变成一只猴子,毫不费力地跳到了树上。   这时候,老头从占卜中预知,她的外孙将要降临人间,于是他开始全身心施展魔力,进行忌戒(类似于元神出窍),一直到他的影子不得不和他分手时为止。有一天影子遇到一只人身鸟首的怪物……老头子从整个征兆中判断,必须到森林去寻找自己的外孙,只有找到外孙,才能找到自己的女儿。   太阳升起的时候,老头子带上弓箭,走入密林之中,他碰到许多走兽,每一只都像是自己的外孙。后来,在河道分叉不远的地方,他看到一只鸟首怪物。这只怪物凝视着太阳,喉咙中发出一种心满意足的鹫鸣声。老头走到他的身旁,用弓捅了捅他,说:   “我的外孙,我饿了。给你弓箭,去打猎吧,你自个儿也得吃东西了。”   等了半天,见那怪物毫不理会,只是伸手留下了弓箭。欧阿拉不再多说一句话,准备按原路回家。突然他停下来,心中嘀咕:   “谁知道他是不是我的外孙?不过,试试又何妨……”   他折回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蜥蜴。   鸟首怪物一看到蜥蜴,就变成一个武士模样,挽起弓对准蜥蜴的脑袋发出一箭,可那箭又折回原处。就这一刹那,蜥蜴隐身不见了。欧阿拉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恢复了原形,轻松地出了口气:   “他的确是我的外孙,差点没把我射死。”   这时,外孙已听从外公的吩咐去打猎回来,手中拿着一大串野物:   “外公,这就是我猎到的东西,”他说,“你造的箭真好,只有一只蜥蜴从我手中逃脱,箭从它的脑袋上折了回来。”   老头啥也没说,拿起猎物,动身去做饭,他把肉烧好,把外孙叫来:   “来吧,我的外孙,吃吧,”他说,“我有些累,想早点睡觉!”   晚饭时,小伙子注意到外公头上有一道深深的伤痕,就问:   “这伤痕从哪来的?”   活人祭品在阿兹特克文化中很重要,选作祭品的多为男子,通常是战俘。“太阳晃眼,不小心被蚱蜢撞着了。”   饭后,小伙子在屋边练箭,老头跟往常一样,在屋里摆弄巫术想把女儿找着。这一次他面前的影像很清晰。欧阿拉看到自己的女儿变成了一只猴子的模样。后来才知道,大水把她赶到一个小岛上,已饿得快要死了。清早,他把外孙叫醒,对他说:   “快走,你母亲要遭殃了,正等着咱们去搭救呢!”   他们飞身登上小船,顺河流而下。当他们抵达小岛时,大树已经有一半泡在水中。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只瘦猴正坐在树上,她的肋骨都可毫不费力地数清楚。他们向她爬了过去。可猴子吓坏了,急忙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   “猴子不让咱们走近她。我向她扔块石头,你把她的双手抓住,免得她把咱们的小船砸碎了。”   于是,小伙子站在猴子坐着的那枝丫下面,老头扔过去一块石头,猴子掉下来。在掉下的时候,猴子的身体像一张大帐篷一样张开,把小伙子罩在了里面。欧阿拉回过头来,看见女儿已经恢复人形,腹部隆起,正怀着她现在的这个儿子。   老头子驾着船逆流而上,船走得飞快,靠岸的时候,老头子说:   “现在你终于到家了,我的女儿。很快你就会有吃有喝的啦。”   姑娘吃饱喝足之后,睡得死死的。第二天黎明,太阳升起前不久才醒过来。她揉着眼睛对父亲说:   “爹,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我好像来到了一个高山的顶峰,我怀着的这个孩子就在那里生出来了。他有一头黑色卷发,全身透明。他一生下来就会讲话。飞禽走兽全都来了,兴高采烈地欢迎他。傍晚的时候,小家伙饿了,我又没有奶,他哇哇大哭。我记得,当时有一群蜂鸟和蝴蝶在我们头上飞翔,翅膀上带着蜂蜜。小家伙吃了蜂蜜,不哭了,还高兴地笑起来。这时候,林中的走兽全都来捺他的脸。我觉得累极了,把小家伙搂在怀里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清早,我醒来时,小家伙躺在离我一箭远的地方。我向阿兹特克兔神之一,兔神代表吉祥、丰产和放荡不羁。他伸出双手,可群兽怒吼着,我吓坏了,大声喊我的儿子。这时,有一群蝴蝶把小家伙举起来,向我飞过来。我双手接过孩子,蝴蝶就停在我双肩上。各种走兽用爪子趴在我的胸前要亲我的儿子。一种妒忌的心情突然涌上心头,我把小家伙高高地举了起来。可是,这么多走兽紧拉着我,我站立不稳,摔了下来。小家伙落在蝴蝶群中了。就在这一刻我醒了过来。我的梦就像真的一样,因此,我四下寻找儿子。”   老头听完,一声不吭。他嘀咕着:“闺女,这梦实在太美了!可梦里的高山究竟在何处呢?”“不知道,爹,”她回答说,“我只记得,高山的旁边有一条河。”   于是,老头又求助于巫术。他知道,他女儿肚子里所怀着的孩子将要成为世界的主宰,而且今夜就要降临人间。   黑夜笼罩了大地,梦神又把老欧阿拉的眼皮紧紧闭合。   半夜里,林中的走兽全部醒了,在树林中来回走动,唱着欢乐的歌。天上传来沙沙的声音,就像风儿吹过一样。这不是风声,是百鸟汇集,他们正在寻找这新生的婴儿。   拂晓时分,老头醒了,他为这喧哗声弄得不知所措。他战战兢兢地问群兽,出了什么事情。   大伙异口同声地回答他:   “天地万物的主宰和统治者波罗诺明纳列诞生了!”   “哪儿?他在哪儿?”老头问。   “在特鲁巴乔山!特鲁巴乔山!”   欧阿拉立刻赶到特鲁巴乔山。可是山脚下聚集的百兽如此之多,使他寸步难行。于是他又变成蜥蜴,继续往前走。   波罗诺明纳列坐在高山之顶。他手里拿着一个猎人用的烟斗。就在这一天,他把土地分成许多块,使大地各种生灵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第二天,特鲁巴乔山一片宁静。只有在太阳升起的那一边,在那遥远的地方,传来阵阵歌声,那是世界主宰波罗诺明纳列的母亲在唱歌!   太阳贞女阿钦波娜是阿兹特克王国国王的妹妹。她温柔、娴静,待人亲热,深得父亲莫占苏玛的喜爱。父母死后,就由继承了王位的兄长负责照料。小公主越长越漂亮,身材也越来越健美。可是到了青春妙龄之际,却时时郁闷不乐……周围的人看了非常焦虑,就去请教智者和巫医。他们说,公主着了魔,应该给她换个环境。可以带她去国王的温泉行宫去休养。当时阿钦波娜已满二十岁。后来,王室、国王的谋士和祭司们都认为,只有公主的灵魂得到了纯洁,她的忧郁之症才会痊愈。于是,决定让公主以太阳神的妻子的名义到太阳神庙去敬奉天神。   然而,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无论在疗养圣地还是在太阳神的行宫,阿钦波娜仍然像过去一样愁眉不展,精神恍惚。   当时,在她兄长统治的王国里发生了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情。它将使整个王国的命运发生一次重大的改变:年轻勇敢的魁特里亚克受王兄惠齐洛波契特利的差遣来到了阿兹特克,随行的有十个图兰国贵族。当时惠齐洛波契特利统御的强大的阿兹特克豹族兵团已经征服了北部高原。战神派他的弟弟为特使来同阿兹特克王国建立同盟关系。   阿兹特克的鹰族首领们反对向豹族妥协,把魁特里亚同他的随行人员全部扣留了起来,送交国王处置,并没收了他们的全部礼品准备奉献给太阳神。   囚犯们被押解送往王宫的时候,阿钦波娜正在墨西哥市区的塔库巴大街下埋藏着阿兹特克人的祭坛遗址。在花园里散步。当她看到一位英俊潇洒,一身戎装的青年骑马走过,不禁目瞪口呆,心狂跳不已。由于一时的激动,便昏倒在地。侍候她的宫女赶忙上前搀扶并向国王报告了所发生的一切。   看来,阿钦波娜已经昏死过去了。宫女们给她按摩,呼喊着她的名字,但她始终都未睁开过眼睛。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她抬回了“太神贞女”宫,等待她苏醒过来,然而结果很令人失望。因此,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黄昏时分,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仪式,把阿钦波娜抬到太阳神庙边的王国的寝宫安葬了,并按照习俗,在她周围摆满了香炉、银杯、鲜花异草和日常的食品。送葬的人们无不为这位美丽公主的去世表示悲哀和痛哭。   被囚禁在太阳神庙旁专门用来关押将被掏出心脏向太阳神献祭的人犯的囚牢里的魁特里亚克,忧心忡忡,既担心被杀,又担心暴怒的兄长会毁了这个美丽的古老王国,他更不希望来自同一位祖先,供奉同样的太阳神的兄弟民族自相残杀再在这个多难的土地上重演。   魁特里亚克虔诚地向太阳神维拉科查祈祷:如果他能促成阿兹特克的鹰族战士和豹族战士和睦相处,即使贡献出他的年轻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太阳神能保佑他活着看到和平到来的那一天,他将使自己的儿子永远成为尊贵的太阳神宫的守护者。   祈祷完了以后,魁特里亚克来到石室里石壁的缝隙边,斜贴着背靠坐在那里,等待太阳神的启示。谁知,他刚刚靠上去,就仰面朝天摔进了一条黝黑的古老的通道,他惊喜万分地沿着这条通道一直走到了庄严肃穆的太阳神殿,魁特里亚克压制住心头的狂喜,神情严肃地抽出身边的银刀刺出胸上滚烫的热血,供奉在太阳神面前的祭坛上。这时,他仿佛听到远处的王族寝宫里传来细细的呻吟声。   魁特里亚克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壮着胆子近前细听,好像是女人的声音。心想这一定是出于太阳神的谕示,要他去挽救这位被活埋的女人,使他的第二个许诺得到兑现。   魁特里亚克轻轻地推开寝宫的大门,不由得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鲜花丛中躺着一位花容月貌、脸色苍白的女人。她正在有气无力地呻吟着。当他走近她的身边,准备开口说话时,她微微地睁开了眼睛……魁特里亚克有些犹豫起来,不知道是该继续逃呢还是留下来完成他曾对神许下的诺言。他看到姑娘令人怜悯而夹杂着些微期待的神情,很快地作出了决定。于是他拉起她的手,怀着敬意和不安,在姑娘的脸上亲吻了几下,然后又紧紧地把她拥抱在怀里。姑娘在魁特里亚克温暖的怀抱里呆了一会儿,轻轻挣脱了出来。他们言语相通,像磁石一样被彼此吸引着,互诉着各自的身份来历和一切年轻的恋人们都会的深情话语,炽烈地相互亲吻,直到魁特里亚克突然醒悟到自己的处境。他允诺一定会再回到她的身边。公主对他说:“好吧,晚上再见,亲爱的,你的阿钦波娜在这里等着你!”她同来自敌国的英俊骑士度过了四个甜蜜的不眠之夜。两个年轻人在寝宫里彼此全身心地奉献给了对方所有的一切……阿钦波娜只是在天亮以后才公开露面。她向国王捎去了口信,要国王亲自来一趟,有要事相商。这时的太阳神行宫里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阿钦波娜戴着鲜花,脸色红润得像朵刚被雨露滋养过的鲜花一样,面带灿烂的微笑,在人群里散着步。人们看到他们美丽的公主终于露出了笑脸,惊讶万分——阿钦波娜复活了——消息在大街小巷里流传,引起了人们的惊叹。   国王驾到,对所有的一切他早已悉知。祭司们见了他纷纷下跪,以示敬意。当阿钦波娜来见他时,国王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亲情、一丝愤怒和一丝若隐若现的期待……公主把她的兄长叫到一边,对他说:“国王哥哥,我死后,被带往尊贵的太阳神那里,他命令我立即返回到这里来归劝你,不要同来出自同一祖先的邻国为敌,还……”国王打断了她想说的话,他已经怒容满面,因为当时,他正为征服者的日益进逼而忧心忡忡。   在特奥蒂瓦坎古城挖掘出的石雕面具。特奥蒂瓦坎城的工匠擅长石器、玉器和陶器的制作,这件石制面具是特奥蒂瓦坎人祭祀时的用品。国王召集了紧急御前会议,和谋士、祭司们磋商如何处置公主和邻国的使团。国王认为,根据法律,公主背弃誓约,亵读神明,理应被处死;可是,祭司们却主张按照太阳神的旨意办理;而谋士们认为,对惠齐洛波契特利的使团既不能手软表示妥协,又不能太过强硬恶化紧张关系……因此,必须另想一种处置办法。然而另一种惩罚是什么呢?国王没有说。   第二天,国王和他的随从启程返回首都,阿钦波娜也随行同往。她哭泣着,预感到可能发生可怕的事。而魁特里亚克呢?国王早已命令连夜押解走了。为的是不让任何人看见。十名图兰贵族作了祭祀月亮神的牺牲品。可是关于如何处置公主和魁特里亚克,谁也不知道。直到晚上,这对情人的命运,一直神秘莫测。   夜晚,在月光下,一艘巨大的独木舟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漂泊,船上坐着这对情人。陪伴他们的还有几位王室成员和一队卫兵。阿钦波娜和魁特里亚克心情非常平静,还有什么比让他们相拥在一起更宽容更甜密的惩罚呢?他们在科里切登岸并在那里的国王行宫又度过一个缠绵绯恻而艳丽的夜晚。卫兵们分兵把口,严防有人来打扰这对情人的美梦……然后,他们被流放到奎纳亚克城附近神秘莫测,环境奇特的山沟里,在卫队的守卫下过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在那里,在梦见带一身美丽羽毛的蛇向他们飞来的夜晚悄悄地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奎兹尔科亚特尔,也就是“美丽羽毛裹着的蛇”的意。   不久,两国握手言和建立阿兹特克联盟的消息传来,阿钦波娜和魁特里亚克不由得抱着他们的孩子相拥而泣……就在这一天这对历尽艰辛的夫妇便含笑逝去。   奎兹尔科亚特尔被以最隆重的仪式,恭迎回到阿兹特克王国最大的太阳神庙,被所有的阿兹特克人奉为太阳神的大祭司和守护神。   后来他在一次宫廷辩论会中,因为反对惠齐洛波契特利的连年征战和穷兵黜武的言论被勇敢善战的臣民所拒绝,一气之下,愤而渡海出走,只留下那句铮铮誓言:“阿兹特克人,不久我会回来的!”至今还被人们所传颂。   地下王国的传说有位印第安人死了老婆,十分悲伤。他不停地边哭边唠叨着:   “老婆呀,你在哪里?没有你,谁来照顾我,给我洗衣做饭呢?”   他的悲痛一天比一天沉重,从那以后,他不得不过着东讨西要的日子。   一天夜里,他来到老婆的坟上,扑倒在地,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号:   “老婆呀,你为什么扔下我孤孤单单一个人,我好苦命啊!”   哭着哭着,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个衣着古怪的陌生人,他问印第安人。   “出了什么事呀,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印第安人吃了一惊,结结巴巴地说:   “我老婆死了,我哭是因为太孤独,我想见见她!”   来人说:“你真的想见她?那我带你去好了!不过,你要闭起眼睛,不等我的招呼,千万别睁开。”   不多一会儿,来人对他说:   “好了,睁眼吧!”   印第安人睁眼一看,他已来到了冥王统治的地下王国。领他来的人早已不见了。   “如果你想你老婆,”冥王对印第安人说,“你走到那条河边。在河岸上你找一匹马,把她领到我这儿来!”   印第安人听从他的话去找这条河。河倒是很快就被找到了,但马在哪儿呢?岸边全是清一色的女人,在那里洗头,洗衣服。印第安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匹马。他回到冥王那里,对他说还没找到马,只见过许多女人。   死神对他说:   “你再去,问问她们,看她们谁是马。谁告诉你她是马,这女人就是你的老婆。只要你一问,她就会变成马。好好套住她,把她牵到我这里来。”   印第安人返回河边,按死神的吩咐做了。他问一个女人,她是不是马。刚一开口,其中一个女人就变成了马。印第安人抓住她头发上的一根条子,把它拴在马脖子上。马嫌带子勒得太紧,对印第安人说:   “带子勒得大紧了,很痛的。”   印第安人解下带子换成自己身上宽宽的腰带,把她牵到了冥王那里。   他们走过一个大坑,里面燃着大火,旁边白骨成堆。印第安人的老婆对丈夫说,她每天都到河边洗澡,然后带木柴回来,洗澡的时候是女儿,驮木柴的时候是马,但是只要走近火坑边,她就会变成一堆白骨了。   “死神每天用火烧我,是为了惩罚我,”她继续向自己的丈夫诉说,“他把我烧成灰。我对冥王说,我受的罪已经到头了,他取出骨灰,就会把我变回女人的。这种惩罚太可怕了,不过我还是要熬过来,这都是因为我在世时,你没有打我的缘故。”   女人把丈夫带回自己的小屋。在冥王的国度里,每个死者都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女人给丈夫拿来吃的:黄玉米和红豆子。他们吃不上白玉米,因为白玉米是活人智慧的产物;他们也吃不上黑玉米,因为黑玉米是活人们燃烧的肉体;他们还吃不上黑豆子,因为黑豆子是印第安人的眼珠子。   吃完之后,女人对她的丈夫说:   “我在木床上睡,你睡在炉子边。你要知道,在这里不同于人间,不能睡在一起。”   印第安人照妻子所说睡到炉子边。   过不了一会儿,他非常想和过去一样和老婆亲热亲热。于是,他躺到她的身边,但等他伸手过去时,摸着的却是一堆白骨,就像他老婆根本就不存在似的。次日,他老婆骂道:   “你干嘛碰我,你闯下大祸了!本来我受到的罪已经到头了,现在,他们会更严厉地惩罚我了!“终于有一天,这女人对她的丈夫说:   “本来你可以活得很久,只因到我这里来过,所以,你在返回人间之后两周也会死了。”   “这很好,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印第安人说。果然在他返回人间的第十五天,这个印第安人也死了。   阿兹特克人的宗教信仰   阿兹特克人崇拜很多的神,最主要崇拜的神是“羽蛇神”,他的名字叫盖查尔柯亚脱尔。他们还信奉雨神达拉洛克,信奉战神威济洛波特利。此外,他们还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样,崇拜玉米神、土地神,他们还信奉春神、丰收神和生殖神等。   他们还认为,所有的河流、湖泊、山泉等,都有一位达拉洛克神,有一位最高的达拉洛克神,是所有的达拉洛克神的统帅。   由于阿兹特克人商业的发达,商人们还崇拜一位亚卡蒂库特利神,这是一位商神。据说,他能够给商人们带来好运。商人们都把他画到纸上,再贴到旅行的手杖上,他们走到哪儿,便要带到哪儿。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住下来,便供上亚卡蒂库特利商神,进行虔诚地跪拜、祭祀,烧香、放血,乞求保佑他们发财、平安。   阿兹特克的每一个部落,还都有一位部落保护全盛时期的特奥蒂瓦坎是阿兹特克人的圣地。1971年在太阳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个观点,在金字塔的中心发现了放有祭品的洞穴。神,如:铁诺奇蒂特兰部落的保护神是“南方的蜂鸟”──“惠齐洛波奇特利”;特拉斯卡拉部落的保护神是战神和狩猎之神“德兹卡特里波卡”。大约到了16世纪,战神“德兹卡特里波卡”已经成为各个部落共同信奉的万能之神。   战神“德兹卡特里波卡”,他恐怖、残酷,手持宝镜,能够洞察世上所发生的一切。他经常用各种的灾难惩罚地上的人,人们不得不用活人的血和心脏向他献祭和祈祷,以求得终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乞求太阳每天都能够从东方升起。   阿兹特克的“人祭”,主要是战俘。每次战斗胜利后,都要将大批的战俘,献给战神“德兹卡特里波卡”,作为“人祭”。阿兹特克人祭祀时,都要举行歌舞,舞蹈的人都戴着假面具和各种装饰,披着兽皮,一边舞蹈一边用鼓、哨子、海螺等伴奏。   阿兹特克人流传着一个“人祭”的故事:   有一个被俘虏的部落酋长,他被置于一个高台之上,准备用来作活人祭的牺牲。献祭前,主持祭祀的人,让他拿着一把用羽毛做刀锋的武器,还有一个一戳就破的盾牌,同五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进行搏斗。这个酋长英勇无敌,以大无畏勇敢的精神,将五战士全都打败。阿兹特克人惊于他的勇敢,决定将他赦免,并叫他去担当指挥官。但是,他拒绝了,他宁愿去当“人祭”的牺牲。因为阿兹特克人认为,这同战场上的牺牲一样,是一种光荣。他们牺牲后,灵魂将升入天国获得永生;他们的鲜血,将化成太阳的一部分,永远地普照着大地,光彩夺目。   阿兹特克人有众多的祭司,仅首都铁诺奇蒂特兰城,就有五千多祭司。他们有专门培养祭司的学校,用以教授宗教的仪礼、占星术、天文、气象、医学和数学,还教授部落的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只有贵族和祭司的子弟,才能进到祭司的学校里去学习。   阿兹特克人的文字   阿兹特克人的纸,是由无花果树皮下的一层纤维薄片制成,其中光滑的便用来做书页。字和画就写在这种薄纸上。当时,这种纸很昂贵,被征服的部落,常把这种纸作为贡品。   阿兹特克人在,许多方面继承了玛雅文化和托尔克特文化,他们的文字主要是图画文字,也有一些用于表达地名、历法日期等的表意符号,和表意符号词语的象形文字,但数量极少。图画文字,少部分是表示一个句子,而大部分则是绘画出一系列情节。每一个场面,都表示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一些文字的手抄本,主要是记载宗教历法、贡赋、历史大事记和教育儿童等内容。阿兹特克人的历史大事记有两种:一种是铁诺奇蒂特兰大事记,主要记载的是阿兹特克人对外征战的经历和统治者生死的情况;还有一种是特斯科科大事记,记载着这个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各个部落的活动情况。   阿兹特克人的服饰   阿兹特克人喜爱装饰,无论男女,都喜欢戴大耳环;贵族们则戴上各种羽毛妆成的豪华头饰。男子在鼻子中隔的地方,还要吊上一种特殊的垂饰。重大的节庆日,祭司、贵族们都戴上项链、手镯和金子、玉石等质地的漂亮的垂饰。他们同玛雅人一样,喜欢将全身涂上红、黄、蓝、黑等各种颜色。   阿兹特克的男子上身都披着披肩,而下身则围着一条宽带;女人爱穿裙子、白色的长背心,都缀有精美的绣花。贵族和祭司们都戴着有羽毛的斗篷。阿兹特克人对鞋很讲究,有各种的质地和式样,贵族们都穿用金线缝制的鞋,而一般人则穿兽皮质地的皮鞋,或者是拿龙舌兰纤维编制而成的草鞋。有的鞋,制作得极为精致,拿兽皮制成鞋面,而鞋底,则是用龙舌兰纤维制成的。此外,还有麻鞋和棉鞋等。   阿兹特克人的生活习俗   阿兹特克人用芦苇编成篱笆墙,抹上泥,用龙舌兰的叶子和杂草盖成房顶,便是居住的房屋了。若是用石头和土砖砌起的两层小楼,一定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贵族的房屋比较阔绰,要先建好土台,再在土台之上搭建房屋,均用木柱子支撑。临街的墙开有窗户,战斗的时候,如同是一座雕堡。屋内用布帐间隔成若干的小房间,一般可以住一到两户(也有三户)人家。阿兹特克人把屋子刷成白色或红色,清洁漂亮,极为美观。这些贵族房间的里墙,大都挂有一种装饰品,是一种用涂成鲜艳色彩的棕榈叶子而编织成的席子。   玉米是所有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阿兹特克人也不例外。他们主要是把玉米做成饼子和粥,做的时候,要先把玉米放进热水里泡开,再拿到石磨上去辗,辗成微黄的玉米浆,把浆用大树叶子包了,再放到火上去烤,直到烤得香味四溢,再剥开树叶,便是金灿灿的玉米饼了;他们也把玉米浆盛到瓦罐里,放到火上去煮,便能熬成稀粥。吃肉有两种办法:一是在肉上抹面,放到火里烤;另一种是放到瓦罐中,加上水煮。他们对饮食很讲究,用鸟肉和鱼肉做馅饼,用各种禽蛋做蛋糕,还用鱼做成各种各样的鱼制品。蔬菜也极为丰富,有洋葱、大蒜、韭菜、苋菜、水田芹、玻璃苣等。阿兹特克人做饭菜时,最爱用的是辣椒,也爱用蜂蜜和龙舌兰汁熬成的糖。他们最爱喝的饮料有两种:一种是用南方的可可中提取的“巧克力”,还有一种,是用龙舌兰汁发酵而成的“奥克特”。   贵族和统治者的饮食,可谓丰盛之极,土里长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要变成他们盘中的美餐。山珍海味,无所不全。而且吃的也讲究至极,蒙特苏马王的膳食极为奢侈豪华,每顿用膳都是三道菜,每一道菜,都是整整要300个,每一顿饭都要吃900个菜。而且席间要有300名鱼贯侍候的侍者,还要有300名斟酒的侍者。在第一道菜上来的时候,要有5到6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侍在蒙特苏马王左右。第一道菜吃过后,要撤到另外的一座豪华的大厅中,那儿早已坐满了100名大贵族。待这100名大贵族享用过后,这些菜再撤到另外的一个豪华的大厅中。大厅中已经坐满了等待享用这些菜的200名中上等的贵族。待他们享用完后,这300个菜,还要再端到另外一个豪华的大厅中,因为那里还有200名下等的贵族在等待着。三道菜都要按照程序端上撤下,依次进行。他们喝的酒是用水和可可粉合制而成,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却不易使人醉倒。   阿兹特克人有很多的瓷或陶的器皿,有被人们称为“希卡拉斯”的华丽非凡的高脚器皿,有色泽鲜艳、精致美观的茶具和餐具。他们还用拉巴木果,做成一种质地坚硬而耐用的葫芦状的器具,内外壁都涂着各种色彩,别具一种风味。他们都用罐和壶,盛装食品和饮料,它们的上面,都涂有彩釉。   阿兹特克人的习俗中,最独特的,莫过于交战习俗和骑士授衔仪式。   阿兹特克人崇拜战神,所以勇武好战。如果一方有挑衅行为,另一方则要求对其赔礼道歉,归还被劫掠去的财产。如果对方送还抢去的贵重的羽毛、衣物及金银等,便成和解。如果遭到拒绝,便会引发战争。   交战时,双方都会把队伍开到战场上,双方的首领分别敲起小鼓,吹起螺角号,发动进攻,一时间杀声震天。在战场上,都在千方百计地抓俘虏,用来献祭。   骑士的授衔仪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受衔仪式举行前,要提前2到3年开始通知,邀请受衔人的家属、朋友、正式的骑士和贵族。日期是由全体的参加者,共同选定一个良辰吉日。要先搭好祭台,仪式一开始,人们把受衔的人抬到祭台上,所有的人都面朝着神像虔诚地跪下。一位大祭司拿着虎骨或者是鹰爪,在受衔者鼻子的软骨穿几个小洞,把几个小黑石子一个个地塞进去,人们便开始一边说难听的话侮辱着他,一边开始扒他的衣服,直到扒得仅剩下一条小短裤,接着把他抬到寺院的一个屋子里,让他彻夜不眠地看护着圣体。这时候,在主神庙里,正举行着盛大的宴会,招待各方前来的客人。到天黑的时候,祭司给受衔者拿来一个粗布的披风,一领粗制的席子,以作休息之用。接着,还用龙舌兰扎破他的耳朵、舌头、胳膊和大腿,拿纸擦去淌出的血祭神,并把擦血的纸,埋到寺庙的四个角落里。受衔者要终日守护着圣体,在4天的仪式中,有的只喝口水,也有的吃一点玉米饼。有3位骁勇善战的长者,开始专门向他传授技艺和战争经验。4天以后,受衔的人开始去其它的寺庙,进行同样的仪式。就这样一个寺庙一个寺庙地走,举行着相同的仪式,一直要用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够正式进行受衔。   人们再一次选定吉日,同样把受衔者抬到高台上去,扒掉他身上的粗布披风,换上一领上等的披风,外面再加上一套绘着图案、质地优良、色彩鲜艳的披风。受衔的人左手持弓,右手拿着一支箭,大祭司开始向受衔者进行训示,要受衔者永远牢记,一名骑士要勇猛果敢,无所畏惧地去保卫自己的族人、土地、宗教和祖国!最后,仍然是盛大的宴会,人们都围坐在寺院里,饮酒庆贺,还有人击乐助兴。受衔的人,还要向大家和祭司赠送高贵礼物,以示富有。受衔者,自此成为了一名新的骑士。骑士有很多的特权,无论是什么时候,他们的座位总是排在众人的前面,随身总是要带着一个小童,小童的手里还搬着一把椅子,便于他随时可以坐在他想要去坐的地方。   阿兹特克人的建筑   阿兹特克的首都铁诺奇蒂特兰,便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艺术高超的城市。城内举目便是红色或白色的古屋(贵族房屋),随处可见屋顶花园和水上浮动的花园。几万幢房屋,瑰丽壮观,白光耀眼(建筑物都涂有石膏)。阿兹特克人修建的庙宇和大金字塔,几乎遍及所有的城市。巨大的金字塔都是用方形石块筑成,并用石头雕像和各种浮雕进行装饰。金字塔呈梯形,四面都有阶梯相通。塔项的平台之上,便是高高在上的庙堂。3条用三合土修筑的11公里长的湖岸石堤,是铁诺奇蒂特兰的一大独特的景观。   阿兹特克人的艺术   阿兹特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雕塑和羽毛工艺品上。   雕刻作品从内容上分两大类:一类与宗教有关,代表作为巨大雕像“夸特利奎女神”的神像──“惠齐洛波奇特利神”的母亲雕像。这类作品,都具有象征主义和公式化的特点;另一代表作为“太阳石”(计时的日历),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雕刻艺术品。   跳舞的猴子陶器印模造型,在阿兹特克文化里象征生命的欢乐和纵欲的危害。“太阳石”是用橄榄石精工雕刻而成,原石料为边长377米的正方形,厚084米,重245吨;雕凿凸出的部分,高出石面020米,直径358米,圆形。“太阳石”中央雕刻着托纳蒂乌太阳头像,眼睛椭圆,鼻大口方,舌头外露,头发下垂,耳上垂着耳环,前额上有两条宽饰带。围绕着托纳蒂乌太阳头像周围的雕刻,都是计时历法的图案。在“太阳石”的外圈,刻有两条羽蛇,头在历石的下部,尾巴却居于上端。头的四周有8只眼,喉咙处有两个头像(传说为两个形象不同的火神,也有的说是阿兹特克的两个国王)。“太阳石”的最外边,是象征着星移斗转的许多圆点。   月亮女神石雕(1977年发现),是可与“太阳石”相媲美的另一件珍品。其直径超过3米,重约10吨,其形象头、手分离,肢体破碎。传说,“月亮女神”想要谋杀她的母亲“地球女神”,被她的哥哥“太阳神”发现了,为了挽救地球母亲,便将妹妹肢解了。墨西哥考古学家认为,雕刻精美的“月亮女神”,是墨西哥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好文物之一。   另一类雕刻,是具有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艺术,如“雄鹰战士”、“无人头”头像等。   阿兹特克人最优秀的艺术品,是羽毛工艺品。人们用羽毛做成各种工艺品,有人物、鸟兽、披风和祭司的衣服、工冠、拂尘等,上千种不止。他们精选出各种羽毛,分盒盛装,作画的时候,根据需要,去不同的盒内取出不同的羽毛,贴到画板或画布上。比如,拼贴人和动物的眼睛,用黑白两种羽毛;表现人的皮肤,用肉色的羽毛;表现华丽的披风、山石和各种花草树木,用红、绿、金、蓝、深蓝等多彩绚丽的羽毛等,形象逼真生动,呼之欲出。   阿兹特克人对创作有深入的研究,从各方面、各种角度、用光等去细心揣摩,使作品在不同的时间(白天、黑夜、阳光下、暮色)色彩出现不同的变化,可谓巧夺天工。   阿兹特克人在绘画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水平比玛雅人低)。一些抄本中描述历史事件的图画,轮廓均匀,线条清晰,也是艺术的珍贵作品。另外,一些从属于阿兹特克的部落,也创造了很多不可多得的优秀艺术,如:托纳克人筑造的巨大石雕像神龛,遍身刻有寓意的浮雕;粘土制作的“笑面人头像”,萨波特克人、米什特克人的彩色陶器、金银首饰、羽毛制品等。   阿兹特克人的天文   阿兹特克的历法,与玛雅的历法相似(一年365天);他们还有一种教历,与玛雅历完全一致,把每年分成13个月,每个月20天,全年一共有260天(阿兹特克人认为时间有始有终,只要虔诚敬神,时间便会周而复始。阿兹特克的两种历法,每隔18980天便重合一次。阿兹特克历为52年,教历为73年,时间到了尽头,重新开始新的循环)。   太阳石,便是一种历法石,也是阿兹特克的一部历法。太阳石据今已有500多年,重5吨,是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中间是托纳蒂乌太阳神像,神像外围第一个圆环分20等份,用风、水、鳄鱼、蜥蜴、鹰、蛇、兔、狗、猴等20个象形文字,代表每月的20天;神像之外的第二个圆环,内有52个小方框(表示年),有40个小方框在明处,12个在“∧”符号底部,方框中有“5”代表星期。每年的天数,合计为:5×(40+12)=260天。阿兹特克人认为,人类在史前,已经历了风、火、水、土(也有风、虎、洪水和火)等4个太阳时代,但这4个时代,都在泛滥的大洪水中结束了。   阿兹特克日历石,但并不是真正的日历而是他们用石块记录下的对宇宙的认识,描绘了他们想像中的第五个太阳时期的景象。阿兹特克人的数学阿兹特克人在几何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挖掘的文物中,到处都能见到很多丰富的几何图形。   阿兹特克人的计算精确,这在他们的天文历法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他们对数学极为重视,在他们开设的学校、甚至是专门培养祭司的学校中,也都开有数学课程。   阿兹特克人的医学   印第安人在医学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阿兹特克人在盛行巫医的同时(使用祈祷、符咒治病),也广泛地应用草药治病。他们用洋地黄治心脏病,用金鸡纳树皮治疟疾,还用一种“亚乌特利”植物作麻醉药物。《古代墨西哥人药物考》一书中,记载了古阿兹特克等印第安人能够入药的树根、树皮、树叶、花朵、果实、果仁,以及动物、鱼类等800多种。西班牙入侵者科尔特斯,曾经向国王卡洛斯三世呈报:“不必派医生到西班牙来,这里的医生运用他们的植物知识治病,即快又好。”   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印第安人已经有了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阿兹特克人的学校已经设有了很多科学课程,比如数学、天文学和气象学;他们有专门培养祭司的学校——“卡尔梅克卡”,学生都是贵族祭司的子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宗教礼仪、文学、占星术、气象学、医学、数学、历史和神话传说。